《文学理论》

    《文学理论》 :

苏联高等学校出版社1978年出版,作为苏联高校教科书通行于世。中文版由王忠琪等翻译,更名为《文学原理》,1985年由三联书店出版。

波斯别洛夫是20世纪20年代后期苏联文论界庸俗社会学派首领V.F.佩列韦尔泽夫的得意门生,一直坚持以文学的认识功能为中心,以“思潮”与“流派”的更替为经纬,理论建构的核心是文学的“意识形态本性论”。

《文学理论》的《绪论》是对作为艺术门类之一的文学进行理论研究的指导思想和方法论的阐述。波斯别洛夫认为,文学的特征和文学之历史发展的规律性,是文学理论两个基本方面。

《文学理论》第一部分是对文学之特征的阐述,其核心是“意识形态本性论”。波斯别洛夫坚持文学是社会意识的一种特殊形式,一种“内在形式”,一种认识生活的形式。他认为,承认文学有其特殊的认识对象,也就是承认文学有其自身的认识意义。波斯别洛夫反对把形象性作为文学艺术的最根本特征。不仅艺术中有形象,其他科学中也存在形象。波斯别洛夫指出,艺术形象是创造性想象的产物,是表现作品内容的独立手段和具有感情性的特征。他也从“意识形态本性论”来解释文学艺术的起源,但他已看出各种意识形态形成的方式是不同的。他强调,艺术创作一般总是从具体的生活感受出发的。“具体的感受的世界观”则产生于艺术家对生活的兴趣和深切的关注之中,并从中形成艺术形象的内容。

《文学理论》第二部分是对文学发展之独特的历史规律性问题的论述,其核心是流派与思潮。波斯别洛夫通过“激情”理论提出作品内容的分类原则,讨论艺术反映的不同路径、体裁分类的原则。他反对将一部文学史看成是现实主义和反现实主义斗争的简单化,提出要对文学发展各个阶段的各种创作方法确立历史主义的研究态度,要求对反映现实的路径进行分类研究。

《文学理论》在理论范式上属于对文学作意识形态层面上的“解译”。作者在这里对于文学的审美本质并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和充分的论述;他将浪漫主义和感伤主义看成是“文学作品激情的特点”,而将现实主义尊为“艺术反映生活的原则”,依旧没有走出现实主义主流论。

然而,此书体现了20世纪70年代苏联文论界对文学的一些基本问题较之20世纪50年代有了新认识。不再把形象性作为文学的最根本特征,不再以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的历史发展来看待一切文学现象,不再把全部文学史看成是现实主义同反现实主义彼此斗争的历史,不再把文学作品的构成因素分为“内容”和“形式”两大板块而分别予以论述,不再对形式主义、结构主义等文学研究流派一律否定。这些改变正是对以往苏联文论的传统框架和观念的突破,很快为当代中国文论界所吸收、借鉴。

为您推荐

人类传播理论概览

出版时间:1993-09 人类传播理论概览 : 美国利特尔江(Stephen W Lit-tlejohn)著。本书将各个学科和领域中有关传播学的重要理论和学说集大成于一卷,并使之系统化。作者介绍了西方传播学的内容、定义和意义,以及..

新闻理论基础

出版时间:1993-09 新闻理论基础 : 中国甘惜分(1917~ )著。1982年7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本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大陆出版的第一部新闻理论专著。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总结了中国报刊,特别是中国共产党..

心灵研究:历史、理论、方法和实践

出版时间:1993-09 心灵研究:历史、理论、方法和实践 : 国吉尼斯 (Ivor Grattan Guinness)主编,各章节分别由二、三十位专业和非专业的心灵研究者撰写。1982年由英国太空时代出版社出版。心灵研究亦称心灵学,曾..

文学理论学习参考资料

语言理论导论

出版时间:1993-09 语言理论导论 : 丹麦叶尔姆斯列夫(Louis Hjelmslev,1899~1965)著。作者是结构主义语言学哥本哈根学派的代表人物,此书是作者的代表作。作者的语言学理论可以通过一系列假设来表述,内容有:语言..

句法理论的若干问题

出版时间:1993-09 句法理论的若干问题 : 美国乔姆斯基(NoamChomsky,1928~ )著。这是作者继《句法结构》后又一部极为重要的著作。它修改补充了《句法结构》的理论,系统提出了“转换——生成”理论。要点有:1.承..

电影理论

出版时间:1993-09 电影理论 : 匈牙利巴拉兹(Bele Balazs,1884~1949)著。作者是匈牙利作家、电影理论家、哲学博士。匈牙利苏维埃政府解体后在国外侨居2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返回祖国。从20年代开始,巴拉兹便在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