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斯,S.

    罗斯,S. :

生于萨斯喀彻温省北部农村,卒于温哥华。幼时父母离异,家境贫寒。16岁辍学,进入草原区的加拿大皇家银行供职,业余时间尝试创作。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参军驻防英国。1946年回国定居蒙特利尔,继续在皇家银行任职,直至1968年退休。后移居希腊、西班牙等地。1980年回国定居温哥华直至逝世。

罗斯共出版4部长篇小说和2部短篇小说集。长篇小说《我和我的家》(1941)被誉为加拿大文学经典之一。小说以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萧条和大草原地区连年的风沙干旱为背景,叙述了牧师本特利和他妻子在地平线镇这个铁路小站一年的经历。罗斯用现实主义的手法,成功地描写了小镇狭小天地中人与人的心理隔阂。对自然环境的描绘也令人印象深刻:风在疾驰,飞沙走石,处处尘埃,让人窒息。大自然的严峻、冷酷被用来烘托人生的艰辛、孤独和凄凉,对自然环境和在这种环境中人物的内心感应丝丝入扣的描写是小说的鲜明特征。

他后来的小说《井》(1958)和《黄金哗啦啦》(1970)影响都不大,但《索本斯纪念医院》(1974)却不同凡响。后者讲述了1948年草原小镇的一个晚上,为即将退休的索本斯医生举行欢送会,同时举行的还有以索本斯命名的医院的落成典礼。作者用对话、独白、倒叙、歌词片断等打乱顺序直述的手法展现人物性格,铺陈故事情节,表述不同观点。他对多视角叙事的巧妙处理受到评论界的赞誉,被公认是加拿大最早的现代主义小说家之一。短篇小说集有《中午时分的灯及其他》(1968)、《竞赛及其他》(1982)等,其中描写大萧条时期草原生活的《中午时分的灯》(1938)、《漆过的门》(1939)、《一片麦田》(1940)等短篇小说已成为脍炙人口的名篇。

罗斯的小说多以西部草原为背景,反映村镇居民的生活和情感,不仅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注意反映人与社会的关系及环境对人的心理产生的影响。他塑造的男主人公往往在与恶劣自然环境的斗争中表现出非凡的毅力和忍耐力,尽管屡屡受挫,却不丧失信心。但他笔下的女性却常常流露出懦弱的缺点。他的小说以结构严谨、语言精练、文笔生动、注重心理描写的写作风格影响了后来许多西部作家。1992年他被授予加拿大勋章。

为您推荐

勒克莱齐奥,J.-M.

勒克莱齐奥,J.-M. : 生于尼斯。青少年时代在尼斯度过。后到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和伦敦大学求学,在泰国服兵役后到美国新墨西哥州任教。 由于祖先曾生活在非洲毛里求斯岛,勒克莱齐奥经常到墨西哥和巴拿马..

《现代》

《现代》 : 由J.-P.萨特和S.de波伏瓦为了宣扬存在主义哲学,与M.梅洛-庞蒂等人创办。萨特在创刊号社论里就提出了介入文学的口号,表现了存在主义文学干预现实生活的基本态度,从而引起了激烈的论战,有些编..

《艾米丽·蒙塔古往事录》

《艾米丽·蒙塔古往事录》 : 共分4卷,由228封信件组成,描写了三对恋人的感伤主义爱情和命运。第一对是小说的男、女主人公,传统、正派而又多愁善感的艾德上校和文静、端庄且敏感的艾米丽·蒙塔古,第二对..

库兰德,D.

奥斯坦索,M.

奥斯坦索,M. : 生于挪威卑尔根近郊的一个农庄,卒于美国西雅图。1902年随父母移民北美洲。在加拿大温尼伯和美国北达科居住过,1915年全家又迁回加拿大马尼托巴省。奥斯坦索在温尼伯不同的学校受过教育。1..

吉布森,W.

吉布森,W. : 生于美国南卡州康威。18岁离开美国,旅居欧洲等地,后与妻子孩子定居在温哥华。1977年获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学士学位。吉布森把新兴的电脑、网络等科技与传统的科幻、侦探因素以及流行文化糅..

《读书》

《读书》 : 由B.皮沃创刊。皮沃原是《费加罗报》文学部主任,他觉得报刊的评论过于冗长,因此于1974年5月辞职,创办了明白易懂、令人感受到阅读乐趣的《读书》杂志。杂志的主要任务是作书评,每期除了刊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