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坦索,M.

    奥斯坦索,M. :

生于挪威卑尔根近郊的一个农庄,卒于美国西雅图。1902年随父母移民北美洲。在加拿大温尼伯和美国北达科居住过,1915年全家又迁回加拿大马尼托巴省。奥斯坦索在温尼伯不同的学校受过教育。1918~1920年当过教师、记者,1919年在马尼托巴大学学习,1921~1922年在纽约市当过社工。后与她所爱的D.德金迁回加拿大明尼苏达。

奥斯坦索的15部小说都是与德金合作完成的,德金设计框架,她编撰爱情故事,两人的合作取得很大成功。她的代表作《野鹅》(1925)与当时的许多“西部草原小说”一样,也描写拓荒者的艰苦生活,但故事情节和人物心理都更为复杂。小说采用现实主义手法,对一个拥有挪威、冰岛、匈牙利和印度移民的小社会作了十分真实的描绘。为第一部获国际文学奖“美洲第一小说奖”的加拿大小说,起到了促使国际文坛开始关注加拿大文学的重要作用。《野鹅》因获大奖而一举成名,极受欢迎,当年就重印12次,后被译成7种文字,又在芝加哥的杂志上连载,并拍成了电影。

此后,奥斯坦索名声大振,又推出了多部小说,如《黑暗的黎明》(1926)、《五月新月》(1929)、《地下之水》(1930)、《爱情序曲》(1931)、《总有来年》(1933)、《白沙洲》(1934)、《石头地》(1937)、《曼德雷克之根》(1938)、《爱就这样逝去》(1942)、《河啊,请记住》(1943)等。1943年,她还写了一部传记《护士肯妮的故事》,1946年被拍摄成电影搬上银幕。

为您推荐

勒克莱齐奥,J.-M.

勒克莱齐奥,J.-M. : 生于尼斯。青少年时代在尼斯度过。后到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和伦敦大学求学,在泰国服兵役后到美国新墨西哥州任教。 由于祖先曾生活在非洲毛里求斯岛,勒克莱齐奥经常到墨西哥和巴拿马..

吉布森,W.

吉布森,W. : 生于美国南卡州康威。18岁离开美国,旅居欧洲等地,后与妻子孩子定居在温哥华。1977年获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学士学位。吉布森把新兴的电脑、网络等科技与传统的科幻、侦探因素以及流行文化糅..

《读书》

《读书》 : 由B.皮沃创刊。皮沃原是《费加罗报》文学部主任,他觉得报刊的评论过于冗长,因此于1974年5月辞职,创办了明白易懂、令人感受到阅读乐趣的《读书》杂志。杂志的主要任务是作书评,每期除了刊登10..

《新法兰西评论》

斯诺伊尔斯基,C.

斯诺伊尔斯基,C. : 生于斯德哥尔摩一贵族家庭。从小受到严格教育,少年时代就开始写作。18岁进入乌普萨拉大学,参加文学社团“未名社”,是其中最积极和富于诗才的成员。在1863年波兰反对俄国压迫的民族大..

拉克洛,C.de

拉克洛,C.de : 生于亚眠市的一个小贵族家庭。拉克洛从小喜欢当军人,1759年进入拉费尔军校,1763年毕业后开始服役,后来升为上尉。在雅各宾派专政时期曾被G.-J.丹东任命为中央特派员,指挥革命军取得瓦尔米大..

哈珀, C.

哈珀, C. : 生于距悉尼不远的温莎。父母是流刑释放犯。哈珀受教育不多,但勤于自学,阅读广泛,尤其喜爱诗歌。自幼立志要成为第一位 “澳大利亚的缪斯”,以W.莎士比亚、J.弥尔顿、P.B.雪莱、W.华兹华斯等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