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什派诗人

    迪什派诗人 :

20世纪50~60年代,加拿大诗人与美国诗界始于联邦诗人时期的联系延续了下来。50年代,加拿大诗刊《联系》发表了美国黑山派诗人C.奥尔森、R.克利莱等人的诗作,而加拿大诗人I.莱顿后来则成为《黑山评论》的定期投稿人兼编辑,美国期刊《起源》为莱顿和加拿大诗人M.艾维森出了专辑。60年代,加拿大西海岸诗坛涌现出一批深受黑山派及其他美国先锋派诗歌影响的年轻诗人,如F.戴维、G.鲍沃林、F.华、D.马拉特等,他们以温哥华的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诗刊《迪什》为阵地,进行语言实验诗歌的创作,因此被称为迪什派诗人。

迪什派诗行,努力使诗歌富有生气。在内容上则强调人类个体经历中的地方性和区域性特点,摒弃流行于加拿大与美国东部诗歌界的人道主义和浪漫主义,呼吁创造一种准确、客观的“实在的”诗歌,以便“将人们的注意力引向构成世界的真实事物”。迪什派的代表作包括鲍沃林的《杖与石》(1963)、戴维的《海鸥与大海之城》(1964)等。宣扬迪什派诗学主张的刊物《迪什》在60年代以后的加拿大诗坛上产生过重要而广泛的影响,丰富了加拿大诗歌创作的理论与实践经验。

为您推荐

黎喜年

黎喜年 : 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拉荷亚。随父母移居加拿大纽芬兰的圣约翰。1990年获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学士学位,2001年获东安格利亚大学文学创作硕士学位,2006年获卡尔加里大学英语博士学位。毕..

美国本土文学

美国本土文学 : 印第安人是北美大陆的原住民,在欧洲白人进入这块大陆之前,他们已经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口头文学,如创世传说、民间故事、谣曲、典仪等。这些口头文学样式以各印第安部族语言为载体,不仅为部..

雷德希尔,M.

雷德希尔,M. : 生于美国马里兰州巴尔的摩。在加拿大多伦多长大。曾先后就读于美国的印第安纳大学、加拿大的约克大学和多伦多大学,并于多伦多大学获英语学士学位。1993~1996年,任科奇出版社的编辑。2002~2..

克林克,C.

蒙特利尔派诗人

蒙特利尔派诗人 :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加拿大英语诗歌蓬勃发展的中心是蒙特利尔。20世纪20年代末,以蒙特利尔麦吉尔大学的一些大学生和研究生为主,一场现代派的英语诗歌运动开始了,因而又称为麦吉尔(大学)诗..

彼得森,L.

彼得森,L. : 生于萨斯喀彻温省里贾纳。1938年获美国西北大学的理科学士学位。1944年加入当时加拿大广播公司广播剧主持人A.艾伦手下的剧作家班子。之后四五十年,彼得森一直是职业戏剧撰稿人,尤以广播剧..

《下一个插曲》

《下一个插曲》 : 作品是一部带有自传性质的冒险小说,写一个精神病院的病人向人讲述他被捕前在瑞士和蒙特利尔为魁北克独立而从事革命斗争的故事。故事时断时续,前后次序颠倒,表面上支离破碎的结构和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