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朗,E.K.

    布朗,E.K. :

生于多伦多,卒于美国芝加哥。曾在多伦多大学就读,获梅西奖学金,后赴法国巴黎大学深造,攻读英美文学,1935年获博士学位。1929~1941年,主要在多伦多大学任教,同时还参加编辑《加拿大论坛》(1930~1933)和《多伦多大学季刊》(1932~1934),并撰写发表了不少文学评论。1941~1951年,先后任美国康奈尔大学的英语讲师、助理教授和英文系主任,以及芝加哥大学的英语教授。

布朗在英美文学研究方面造诣很深,但在编辑文学期刊过程中,他开始关注加拿大文学的创作与评论,尤其是当代加拿大诗歌。他以每年一篇年度综合评述的形式,对当年的加拿大诗歌进行概括性评价,1935~1949年连续15年从不间断。这15篇极其出色的系列论文大大推动了这一时期加拿大诗歌及诗歌批评与诗学理论的发展。

1943年布朗的代表作《论加拿大诗歌》出版。这是一部论述加拿大文学的现代主义研究专著,是20世纪上半叶加拿大最重要的诗学论著之一。布朗任编辑的《加拿大论坛》也是提倡新诗、发表现代派诗歌评论的重要园地。布朗的批评论文后来被收入斯坦恩斯编辑出版的《反思与评价:加拿大论文集》(1977)之中。

布朗在芝加哥逝世后不久,被宣布为1951年洛恩·皮尔斯勋章的得主。勋章专为表彰对加拿大文化作出巨大贡献的加拿大人。

为您推荐

雷德希尔,M.

雷德希尔,M. : 生于美国马里兰州巴尔的摩。在加拿大多伦多长大。曾先后就读于美国的印第安纳大学、加拿大的约克大学和多伦多大学,并于多伦多大学获英语学士学位。1993~1996年,任科奇出版社的编辑。2002~2..

克林克,C.

克林克,C. : 生于安大略省埃尔迈拉,卒于安大略省伦敦。1927年获西安大略大学滑铁卢学院的学士学位,1929年和1943年获西安大略大学哥伦比亚学院的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1928~1947年,在滑铁卢学院任教。1948..

比博,M.

比博,M. : 比博18岁时进入蒙特利尔的圣拉斐尔学院学习。1813年起开始从事记者工作,供职于法语报纸《加拿大文艺》,后来还曾担任其他报纸和期刊的主编和作者。1822年之后,比博专心从事教育工作。在撰写新..

《难以下咽》

布歇,P.

布歇,P. : 生于法国摩尔塔尼,卒于法国北美殖民地布歇维尔。一生中有82年的漫长岁月是在新法兰西度过的。从12岁开始,他就定居在新法兰西(位于北美大陆,其中一部分为今天的加拿大),帮助传教士在原住民休伦人..

马蒙泰尔,J.-F.

马蒙泰尔,J.-F. : 生于奥弗涅省博尔莱索格的一个裁缝家庭,卒于阿布洛维尔。12岁在莫里亚克中学就渴望从事文学创作。他最初的作品得到了伏尔泰的鼓励和帮助,是伏尔泰在1745年把他从图卢兹召唤到了巴黎。..

《破碎的大地》

《破碎的大地》 : 故事发生在1922年温哥华岛上被称为“葡萄牙小河”的一个士兵定居点。第一次世界大战曾使生活在这里的居民损失惨重,现在他们在这个到处是树桩的荒凉环境中开始新的生活。然而当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