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尔热,H.

    米尔热,H. :

生于巴黎,卒于巴黎。父亲是兼做裁缝的门房,从外省来到巴黎。米尔热为了结识文艺界的人士而成了莫米斯咖啡馆的常客,并在老师E.鲍狄埃的鼓励下一心从事写作。他后来成为圣彼得堡公共教育部特派员托尔斯泰伯爵的秘书,但工资微薄。他在莫米斯咖啡馆里结识了C.波德莱尔等青年艺术家,他们都身无分文,对社会抱着反抗的态度。他以这些文人为原型,在《海盗》杂志上连载小说《波希米亚的生活场景》,并于1851年结集出版,受到热烈的欢迎。

波希米亚一词原指捷克斯洛伐克的西部地区,那里人口最为密集,吉普赛人也最多。吉普赛人原来居住在印度西北部,从10世纪开始向西亚、欧洲和美洲等地迁移,过着以歌舞和占卜为生的流浪生活。波希米亚因此有了新的含义,即指在性格和生活方面放荡不羁的人。

波希米亚的传统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的行吟诗人。19世纪,法国小说里出现了吉普赛人的形象,最著名的有V.雨果笔下的爱斯梅拉达,P.梅里美笔下的嘉尔曼。这些美丽动人、渴望自由的吉普赛女郎形象,充分显示了波希米亚对巴黎文化生活的影响。

一群贫穷的知识分子、生活放荡不羁的作家和艺术家,在巴黎的拉丁区形成了现代意义上的波希米亚。他们继承了古希腊以来行吟诗人的传统,也有着巴黎文人玩世不恭的特色,是全世界波希米亚的鼻祖。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了米尔热的《波希米亚的生活场景》。

米尔热成名之后,又在《两世界杂志》上发表了《拉丁区》(1851)和《喝水者》(1853~1854)等作品,出版了《青年生活场景》(1851)、《全体妇女的小说》(1854)、《最后一次约会》(1856)和《红木屐》(1860)等小说。他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不再像以前那样动荡不安,而是定居在巴黎南部枫丹白露附近的乡村潜心写作。但是由于健康不佳,他不到40岁就死于坏疽。

为您推荐

波洛克,S.

波洛克,S. : 生于新不伦瑞克省弗雷德里克顿。父亲是当地颇有名望的医生。波洛克在魁北克东镇度过了童年时代,后回到弗雷德里克顿。波洛克曾就读于新不伦瑞克大学,1954年因结婚而辍学。20世纪60年代初在..

贝尔坎,A.

贝尔坎,A. : 生于波尔多,卒于巴黎。他最初出版了两个诗集《田园诗》(1775)和《爱情诗》(1776),他的诗作被称为“贝尔坎田园诗”,意思是平庸枯燥。他最引人注目的篇章,是模仿德国讲故事人威斯创作的24卷《儿童..

莱文,P.

莱文,P. : 生于底特律。父母为俄籍犹太裔移民。他5岁丧父,幼年在经济大萧条中度过,14岁便开始在一家汽车工厂打工,对底特律社会底层十分熟悉。1950年,他自韦恩州立大学毕业后,曾先后就职于数家汽车公司。19..

郑霭龄

穆依,Ch.de F.

穆依,Ch.de F. : 生于梅斯一个军人家庭。早年跟随父亲从军,任骑兵团军官,后弃武从文。穆依于1735年来到巴黎,创办了杂志《汇编》,刊载巴黎轶事及文学评论类文章。他曾经充当过伏尔泰的代理人,后因发表《一..

里恩尼,J.

里恩尼,J. : 生于安大略省一个农庄。1948年获多伦多大学维多利亚学院的学士学位,1949年获硕士学位,1958年获博士学位。大学时便开始创作并发表诗歌和小说。他早期因诗歌创作而闻名,20世纪70年代起戏剧家..

莱维托芙,D.

莱维托芙,D. : 生于英国埃塞克斯郡伊尔福德。父亲是俄籍犹太人,原是一名神秘主义者,移民英国后改宗基督教,并成为英国国教牧师。莱维托芙自幼和姐姐一道,在家接受母亲的启蒙,未受过正规学校教育。第二次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