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克,肯尼思 : 哲学家、文学批评家、诗人。生于匹兹堡。二十年代曾和移居国外作家的各种刊物有联系,后来成为《日晷》、《民族》杂志的音乐评论员。他在现代美国批评家中,是涉及面最广、最惹人注意的一个。他的文字批评尽管在某些地方与新批评派有相似之处,但在基本观点上是和新批评派背道而驰的。他从最基本的社会前提出发,逐步转移到对表现形式的各种方法作广泛探讨。他早期的三部作品:《反驳声明》(1931,1953修订)、《永恒和变化: 目的之解剖》(1935,1954修订)和《对历史的态度》(1937),在重视哲学和伦理学的同时,主要对艺术的社会位置进行了探索,并开始对艺术的根本性质加以论证。在《文学形式的哲学: 象征性情节的研究》(1941)中,他认为文学作品需要采取包围“紧要情节”的“战略”。在他后来的作品《动机语法》(1945)、《动机修辞》(1950)、《宗教修辞》(1961)中,他力图通过人与人的关系来说明语言和艺术的性质。伯克善于把他对社会学、心理学、哲学和语言学的深刻体会老练地运用于自己的作品中,使人有眼花缭乱、深奥莫测之感。他的成就,在于他能够从不同的学科中找出联系并由此获得一种复杂的哲学形式。《作为象征形式的语言》(1966)是他在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的论文集。另外他还有《诗集》两卷(1955,1968)和短篇小说集《公牛和其他故事》(1924)。1980年他获国家文学奖章。
- 欢迎来到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