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波特,杜鲁门

卡波特,杜鲁门 : 小说家。生于新奥尔良,1942年迁居纽约市,常为《纽约人》周刊撰稿,后来成为职业作家。他早期的作品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南方的哥特式文学作品有雷同之处,但他不承认自己是南方作家。他后来的作品模式和风格发生了巨大变化,这是顺乎时代潮流的结果。但是,以霍桑和詹姆斯等人为代表的十九世纪美国文学传统对他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例如,他的作品象霍桑的作品那样,集中写善与恶,写光明与黑暗主题。当代评论家倾向于把他的小说分成两种模式: 黑夜小说和白天小说,或叫黑暗小说和光明小说。光明小说象《草竖琴》(1951)的故事发生在一个公开的世界上,展示了咄咄逼人的社会秩序,它的基调是现实主义的,口语化的语言中蕴藏着诙谐,并用第一人称口吻进行叙述,如《在蒂法尼的早餐》(1958)。而夜间小说有明显的梦魇色彩,孤立地用第三人称的口气叙述,着重剖析人物的复杂内心世界,象在《别的声音,别的房间》(1948) 中就多次运用了超现实主义手法。卡波特笔下的人物经常沉湎于自我陶醉之中。要找到真正的自我是他作品中的一个重要主题。在《别的声音,别的房间》中,由于作者描写了超自然现象,一个人物往往得面对他自己的另一个自我。《草竖琴》中的树房子成了实现人物夙愿的地方,成了为消灭社会中的伪善行为而藏身的地方。卡波特还试写了非虚构小说。《缪斯们受人倾听》(1956)用报道的方式真实地记述了美国国务院支持的美国民间歌舞团访苏情况。~ ((*))《凶杀》(1966) 是他的最成功的非虚构小说,记述了两个四处流浪的精神变态者杀害一个德高望重的堪萨斯农民家庭一家人的事件,在凶手被处决之前,作者访问了他们,根据录制的材料写成了这部轰动一时的新型小说,以探讨美国人的内心世界。卡波特还写过剧本和其他作品。

为您推荐

查耶夫斯基,帕迪

查耶夫斯基,帕迪 : 剧作家。生于纽约市布朗克斯。他从纽约市立学院毕业后曾在军队服役。他的创作是从写电视剧入手的,他说过:“电视剧不能向宽度发展,因而必须向深度开拓。”他的电视剧写普通人的平凡生活,其中最好的..

《热铁皮屋顶上的猫》

《热铁皮屋顶上的猫》 : 田纳西·*威廉斯的剧本,1955年上演并出版,获普利策戏剧奖。六十五岁的大爹波里特是密西西比河三角洲棉花种植园主中最富的一个。大儿子库柏是个伪君子,他妻子梅伊快要生第六个孩子了。波里特..

芝加哥亚里士多德派

芝加哥亚里士多德派 : 当代美国文学批评中的一个重要流派。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起,这派文学批评家跟芝加哥大学有密切关系,又被称为芝加哥大学派批评家。他们强调从哲理的角度进行分析,向现代文学批评中的过于机械和简..

切斯纳特,查尔斯

凯瑟,薇拉

凯瑟,薇拉 : 女小说家、诗人。生于弗吉尼亚州,1883年全家从环境较为优越的南方迁居到中西部的内布拉斯加的荒凉农村。她大学毕业后在匹兹堡当过中学教师、编辑和新闻记者,从1912年开始专事写作,获得普利策小说奖、全国..

奇弗,约翰

奇弗,约翰 : 小说家。生于马萨诸塞州昆西市。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在美国海军服役。他的父亲是造船商人,家道富有。他十七岁进入哈佛大学读书,因吸烟被开除。他跟约翰·厄普代克和约翰·奥哈拉一样是靠《纽约人》杂志..

钱德拉,雷蒙德

钱德拉,雷蒙德 : 侦探小说家。生于芝加哥,八岁时随母亲去英国读书,1912年去加利福尼亚,后在那里成为商人。大萧条时期他开始从事写作,那时他已四十四岁。1933-1939年期间他出版了二十多篇小说,大多数收集在《黑面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