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弗,约翰 : 小说家。生于马萨诸塞州昆西市。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在美国海军服役。他的父亲是造船商人,家道富有。他十七岁进入哈佛大学读书,因吸烟被开除。他跟约翰·厄普代克和约翰·奥哈拉一样是靠《纽约人》杂志起家的小说家。他根据自己的经历四天之内写成了四篇短篇小说,投给《新共和》周刊,该刊主编、著名文学批评家马尔科姆·考利破例登载了其中的一篇,将其余三篇转给《纽约人》,后者在三十多年里为奇弗发表了一百多篇短篇小说,这些短篇小说被收在五个集子里。他的作品多半是写美国中产阶级的生活,文笔奇崛,刻画细腻。通过他的短篇小说可以看到美国社会这个万花筒中芸芸众生的人情世态。1981年出版的 《约翰·奇弗短篇小说集》获全国图书奖和普利策小说奖,这在不欢迎短篇小说的美国是件不容易的事。他的短篇小说中的人物往往忍耐地观察着周围发生的一切,但并不太理解。如《游泳家》是他的成名作,写一个人从纽约下班坐火车抵达郊区后,决定在回家的路上游过每一个邻居家的游泳池,回到家时,妻子和儿子已无影无踪,只剩下一座空荡荡的房子,对他此时的愕然状况并没有进一步描写。奇弗写了四部长篇小说:《沃普肖编年史》 (1957)、《沃普肖丑闻》(1964)、《弹丸公园》 (1969)和《法康纳监狱》(又译《养猎鹰者》,1977)。前两部有一定自传性,写新英格兰的一个“名门之家”的没落过程; 在第二部里,人物的活动场所已经移到纽约市,通过写两个年轻人的坎坷经历,揭示了金钱欲、科研和“高雅”生活对个人的影响。《弹丸公园》揭示了现代生活中人们的不可名状的苦衷。《法康纳监狱》对美国社会有一定的揭露,主人公法拉格特是一个吸毒的有钱人,因杀害了弟弟而身陷囹圉,后设巧计逃出监狱,回到那个并不比监狱好多少的社会里,试图做好事来赎罪。中篇小说《啊这多么象是一座天堂》(1982)写一个被不同寻常的爱情鼓舞着的老人为使他童年时代住过的地区免遭污染而进行的不懈的努力。
- 欢迎来到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