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兰,哈特 : 诗人。生在俄亥俄州加里茨维尔的一个糖果商家庭。父母分居给他带来了不幸。他十三岁开始写诗,1916年随母亲到古巴南部的一个果树农场里居住,陶醉在荒凉的大自然之中。大自然为他早期诗歌提供了素材。他后来做过工,当过广告员,穷困潦倒,饔飧不继,但他嗜酒成性,生活十分荒唐。他于1924年定居纽约,开始构思长诗《桥》,但由于贫病交加,无法坐下来写作。他的第一部诗集是《白色的建筑物》(1926),其中的 《远航》和《在梅尔维尔的坟前》用大海作为一个复杂的形象。《桥》(1930)是他的最重要的长诗,它的形式是模仿《荒原》的,但多数人认为他写《桥》是对《荒原》的回答,从正面观点来看现代大城市问题,以表明自己不同意那种悲观主义论调。《桥》以纽约市为背景,主人公早晨醒来,漫步走过布鲁克林大桥,在市内转悠到晚上,坐地铁通过哈德森河底下返回。作者试图从文学、历史和传统形象中创造出美国的神话来。布鲁克林大桥是诗中的一个最有力的象征,它把城市的两个部分联系在一起,通过铁路把该市跟全国沟通,把现在跟过去沟通,并通过它走向未来。克兰被称作是“城市形象”的探索者,但跟同代诗人不一样,他的诗回避了当代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因而受到左翼评论家的批评。有的评论家认为克兰是未来主义运动在英语世界的代表人物,但新的信念并不能使他勇敢地生活下去。社会的崩溃,经济萧条和个人不幸,使他陷入绝望之中,在他从墨西哥回国的途中投海自杀。他没发表的作品收在《未发表的诗》(1972)—书中。
- 欢迎来到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