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兰,哈特

克兰,哈特 : 诗人。生在俄亥俄州加里茨维尔的一个糖果商家庭。父母分居给他带来了不幸。他十三岁开始写诗,1916年随母亲到古巴南部的一个果树农场里居住,陶醉在荒凉的大自然之中。大自然为他早期诗歌提供了素材。他后来做过工,当过广告员,穷困潦倒,饔飧不继,但他嗜酒成性,生活十分荒唐。他于1924年定居纽约,开始构思长诗《桥》,但由于贫病交加,无法坐下来写作。他的第一部诗集是《白色的建筑物》(1926),其中的 《远航》和《在梅尔维尔的坟前》用大海作为一个复杂的形象。《桥》(1930)是他的最重要的长诗,它的形式是模仿《荒原》的,但多数人认为他写《桥》是对《荒原》的回答,从正面观点来看现代大城市问题,以表明自己不同意那种悲观主义论调。《桥》以纽约市为背景,主人公早晨醒来,漫步走过布鲁克林大桥,在市内转悠到晚上,坐地铁通过哈德森河底下返回。作者试图从文学、历史和传统形象中创造出美国的神话来。布鲁克林大桥是诗中的一个最有力的象征,它把城市的两个部分联系在一起,通过铁路把该市跟全国沟通,把现在跟过去沟通,并通过它走向未来。克兰被称作是“城市形象”的探索者,但跟同代诗人不一样,他的诗回避了当代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因而受到左翼评论家的批评。有的评论家认为克兰是未来主义运动在英语世界的代表人物,但新的信念并不能使他勇敢地生活下去。社会的崩溃,经济萧条和个人不幸,使他陷入绝望之中,在他从墨西哥回国的途中投海自杀。他没发表的作品收在《未发表的诗》(1972)—书中。

为您推荐

克里利,罗伯特

克里利,罗伯特 : 诗人、小说家。生于马萨诸塞州,就读于哈佛大学、黑山学院和新墨西哥大学。曾周游印度、缅甸、法国和西班牙等国,并在美国各地作报告,读自己的诗作。他的初期诗歌有《疯人》(1952)、《不道德的事业》 (..

戴尔,弗洛伊德

戴尔,弗洛伊德 : 小说家、剧作家。生于伊利诺伊州的一个贫穷人家,在工厂里做过工,后来成为记者。在芝加哥期间 (1908-1913),他为《芝加哥晚邮报》星期五文学评论版写书评和论文。1913年,戴尔迁往纽约市。他在格林威治..

《推销员之死》

《推销员之死》 : 阿瑟·*密勒的剧本,1949年首次在纽约上演,同年出版单行本,接连获普利策戏剧奖、戏剧批评界奖等六项奖。剧中主人公是一位六十三岁的推销员威利·罗曼。他三十四年如一日,东奔西跑,为老板兜售货物,奢..

坎明斯,E.E.

德夫里斯,彼得

德夫里斯,彼得 : 小说家。生于芝加哥,长期居住在康涅狄格州,1944年开始在《纽约人》编辑部工作。他的长篇小说以幽默、微妙著称,常以康涅狄格的城郊为背景,小说中的人物常陷入荒诞不经的尴尬局面之中。第一部作品《谁..

《日晷》

《日晷》 : 文学评论月刊,作为保守评论刊物创建于芝加哥,在1880年至1929年期间出版发行。1892年,它改为双周刊,直到1918年仍坚持原有的政策,当时它迁到了纽约。新的特约编辑是康拉德·艾肯、H·E.斯特恩斯、伦道夫·..

戴维斯,丽贝卡·哈丁

戴维斯,丽贝卡·哈丁 : 女小说家。生于华盛顿。她主要靠自学成材,1861年后成为职业作家。她逝世时,多数人只知道她是小说家理查德·哈丁·戴维斯的母亲,只有少数人知道她写的短篇小说《钢铁厂里的生活》(1861) 生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