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德纳,约翰

加德纳,约翰 : 小说家。生于纽约市,就读于华盛顿大学,后在底特律大学等校执教。他的小说富有哲理意义,道德寓意深邃,经常运用“意识流”手法和 “封闭式” 的心理描写手法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第一部长篇小说《复活》(1966)写一位哲学教授临死前夕回到了他童年时代住过的地方。《镍矿山》(1973)是一部田园小说,主题探讨“人活着是为什么” 这一深奥的哲理问题,书中没有连贯的故事情节,通过对几个不同类型人物的语言、行动诸方面的客观描写,让人们感触到人物的内心世界,自己作出结论。《十月之光》(1976) 被评为美国1976年最佳小说,获美国全国图书奖,使他从此驰名文坛。这部小说采用小说套小说的形式,通过对比通俗作品和严肃作品,讽刺了当前美国通俗读物泛滥成灾的现象。专著《论道德小说》(1978)强调小说应有道德寓意,应有能鼓舞人向上的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这使一些后现代派作家深感不快。其他作品还有《格伦戴尔》(1971)、《国王的印第安人》(1974)、《活的艺术》(1981)等。1982年出版的两部长篇小说《朱克尔森的幽灵》和《特殊用途》十分引人注目。《朱克尔森的幽灵》写一位中年哲学教授因精神苦闷而陷入酗酒、玩女人以至行凶犯罪的不可自拔的泥潭之中,反映了美国社会的动荡不安和知识分子的内心空虚,深刻地揭示了一些哲理问题。1982年因车祸去世。

为您推荐

《山羊孩子贾尔斯》

《山羊孩子贾尔斯》 : 约翰·*巴思的长篇小说,1966年出版。在一个被称为大学的假想世界中,有一架能自行操作的计算机控制着一切,统治着人们,因为它有能力迫使人们屈服于它的力量,即它能“吞噬”掉他们。这样一来,谁也..

《到山上去说》

《到山上去说》 : 詹姆斯·*鲍德温的长篇小说,1953年出版。作品写纽约市哈莱姆青年约翰·格兰姆斯和他母亲以及继父等人的思想危机和宗教危机。1935年,当格兰姆斯过第十四个生日的时候,面临着皈依宗教的问题,然而他自..

格拉斯贝尔,苏珊

格拉斯贝尔,苏珊 : 女剧作家、小说家。生于衣阿华州达文波特市。她当过新闻记者,1901年开始创作,1911年迁居普林斯顿,在丈夫的帮助下于1935年组建了普林斯顿演员剧团,同时创作剧本。独幕剧《受压抑的欲望》(1916)对精..

戈尔德,赫伯特

金斯伯格,艾伦

金斯伯格,艾伦 : 诗人。生于新泽西州纽沃克市。父亲是诗人,母亲是俄国移民,积极参加过左翼运动。他从大学毕业后在咖啡馆干过刷盘子的工作,当过海员和搬运工,同时开始写诗,曾亲自吸毒来体验那种意识感觉。他曾任过诗歌..

盖尔伯,杰克

盖尔伯,杰克 : 剧作家。生于芝加哥市。纽约生活剧院上演的他的剧本《毒品贩子》(又译《联系人》,1959)使他一举成名。该剧写一群吸毒者等待联系人(即毒品贩子) 的到来,象《等待戈多》中的人物一样焦急不安地等待着,但..

《玻璃动物园》

《玻璃动物园》 : 田纳西·*威廉斯的剧本,1944年首演,次年出版。作品探讨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家庭危机”问题,即家庭愈来愈趋向解体。跛足的少女罗拉跟母亲阿曼达和哥哥汤姆居住在圣路易斯城一所公寓里。被丈夫抛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