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特利,威拉德

莫特利,威拉德 : 黑人小说家。生于芝加哥。他在三十年代里作为流动工人走遍了美国,当过侍者、炊事员、农场工人等,因犯流浪罪被判刑。他于1939年开始写作,虽出身于一个中产阶级黑人家庭,但他的作品不只限于写种族冲突主题。他搬到芝加哥贫民区居住,以便了解那儿的社会情况,了解宗教和种族情况。他的作品重点写下层社会中形形色色的人物(杀死警察的人、吸毒者、妓女、贫民区的移民),写得有血有肉,栩栩如生,使同代作家写的同类作品相形见绌。成名作《敲哪一家的门都行》(1947) 写世界大战前夕芝加哥贫民窟里的一个孩子在腐化堕落的城市环境中走上了犯罪道路。《我们钓了一夜鱼》(1951) 被认为是他的最优秀的作品。莫特利在该书中扩展了他过去重点写贫民区社会经济状况主题,(即由于贫困和受压迫等原因,本来文雅的小主人公变成了 “小阿飞”),把矛头指向整个社会结构,书中的主人公(意大利人、波兰人、墨西哥人、黑人) 被惨无人道的恶势力赶出家门,成为被追踪的罪犯。《不让任何人为我写墓志铭》 (1958)也是写类似题材。《让中午过得舒服些》(1966)是根据他在墨西哥侨居十余年的经历写成的,讲美国人如何用金钱腐蚀了一个渔村。莫特利的小说形式是因袭传统的,以时间顺序为纲,但也运用了倒叙手法和叙述性的内心独白等手法。

为您推荐

默弗里,玛丽·诺艾丽斯

默弗里,玛丽·诺艾丽斯 : 女小说家。生于田纳西州的一个庄园里,从小腿瘸,1874年开始创作。她是一位乡土文学作家。她写的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属现实主义作品,大多以田纳西州山区为背景,用准确的方言描写了那里的旖旎的..

音乐剧

音乐剧 : 音乐剧是一种在美国发展起来的剧种,有些美国报刊称之为“美国唯一的一种土生土长的表演艺术”。音乐剧把戏剧、音乐、歌唱和舞蹈融为一体,为群众所喜闻乐见,百老汇的“热门票”往往是音乐剧的票。 音乐剧大..

《纽约论坛报》

《纽约论坛报》 : 霍勒斯·格里利创办的日报,在1841年至1966年期间发行。格里利担任编辑直到1872年他逝世为止,他不仅使这个刊物以他的有力的社论闻名,并且也由于他所吸引的报界撰稿人而获声誉。格里利的政策是反对垄..

《纽约太阳报》

新人文主义

新人文主义 : 新的哲学和评论流派,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盛行于美国,以欧文·巴比特和P. E. 莫尔为代表。这个流派强调人的经验要素,以区别超自然和动物的要素,认为人的经验的基本特点是合乎道德的; 人和自然都具有两重..

纳巴科夫,弗拉迪米尔

纳巴科夫,弗拉迪米尔 : 小说家。生于圣彼得堡一个有钱有势的俄国人家庭。1919年离开俄国,先后在英国、德国和法国居住了二十余年,1940年去美国教书,1945年加入美国国籍。晚年住在瑞士,直到逝世。他早期用俄语写作,1938..

纳什,奥格登

纳什,奥格登 : 诗人。生于纽约州。从哈佛大学毕业后当过中学教员、推销员、《纽约人》编辑等。三十年代里他写的严肃诗佶屈聱牙,基调脆弱,因而改写滑稽诗,打破诗的对称及和谐原则,诗行象地铁火车那样长,一行接着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