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尼亚]M.普列达着。主万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8月版。37万字。以作者家乡多瑙河平原上一个村子为背景,通过老农莫罗米特一家的遭遇,反映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罗马尼亚农村的悲惨情景,描述了罗马尼亚广大农民在残酷的剥削制度下的不幸命运。作者在写作方面有着独具的艺术风格。文字简洁紧凑,丝毫没有矫揉造作的地方,使用的是人民的语言。在刻画人物上,用笔非常细腻、灵活,常常从思想上、行动上和谈话中烘托出人物的个性,勾勒出人物的形象。
《莫罗米特一家》
《莫罗米特一家》:
[罗马尼亚]M.普列达着。主万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8月版。37万字。以作者家乡多瑙河平原上一个村子为背景,通过老农莫罗米特一家的遭遇,反映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罗马尼亚农村的悲惨情景,描述了罗马尼亚广大农民在残酷的剥削制度下的不幸命运。作者在写作方面有着独具的艺术风格。文字简洁紧凑,丝毫没有矫揉造作的地方,使用的是人民的语言。在刻画人物上,用笔非常细腻、灵活,常常从思想上、行动上和谈话中烘托出人物的个性,勾勒出人物的形象。
《皇帝的鬼耳朵》:程相文译。云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3月版。9万字。南斯拉夫民间故事集。收入《塞尔维亚农民和土耳其地主的故事》、《皇帝的鬼耳朵》、《天上来的爱罗》、《小仙女》、《孩子和马驹》、《国王与葡萄树》..
《扬帆》:[罗马尼亚]R.图多兰着。李家渔等译。外国文学出版社1983年10月版。55万字。长篇小说。19世纪80年代,卢班等青年驾驶双桅帆船“希望号”从罗马尼亚出发,不顾海盗的袭击、恶棍的暗算、撒哈拉的酷热和大西洋的飓风,..
《斯拉维支小说集》:[罗马尼亚]I.斯拉维支着。高骏千等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12月版。23万字。收入3个中篇小说:《森林的女儿》、《吉利的磨房》和《布独里亚》。《森林的女儿》描述富农儿子伊奥哥凡和贫农女儿西米娜..
《什特凡大公》:[罗马尼亚]M.萨多维亚努着。陆象淦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1月版。12万字。15世纪时,在今罗马尼亚领土上存在着特兰西瓦尼亚、瓦拉几亚和摩尔多瓦3个独立的公国。由于奥斯曼帝国的崛起和向巴尔干的迅速..
《卡拉迦列戏剧选集》:[罗马尼亚]I.L.卡拉迦列着。齐放译。作家出版社1955年4月版。10万字。收入2个剧本:《一封失掉的信》和《莱欧尼达先生遇到“反动派”的时候》。《一封失掉的信》描写某县城的一出竞选丑剧。县长和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