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本潮州戏文五种》

《明本潮州戏文五种》:

明·佚名着。杨越等编。广东人民出版社1985年10月版。30万字。收入建国后广东出土的2种明代潮州戏抄本和3种流传于国外的明刻本。宣德抄本《新编全相南北插科忠孝正字刘希必金钗记》,包括戏文67出,附锣鼓谱。此为南戏失传本,未见着录。此本于1975年12月在潮安县出土。嘉靖抄本《蔡伯喈》残本,共2册,戏文中有艺人所记演唱处理符号和夹杂潮州方言。此书为1958年在揭阳县一明墓中发现。当时共出5册,其中3册出土后毁损无存。出土本沿袭宋元南戏以剧中主角名字为剧名的体例,保存了古本旧观,是属“元本”范畴的一种珍本。嘉靖刻本《重刊五色潮泉插科增入诗词北曲勾栏荔镜记戏文全集》,包括戏文55出,为迄今所见传世潮州戏文的最早刊本,也是现存最早的潮剧插图本。万历刻本《新刻增补全像乡谈荔枝记》,同为潮剧早期插图本,此本4卷,戏文47出。这部早期插图本戏文为研究明代版画和潮州戏曲服饰提供了宝贵资料。万历刻本《重补摘锦潮调金花女大全》附刻《苏六娘》总刊戏文28出。据考证,此本也是万历初期刊本。书名冠“重补”二字,知非初刻,此前旧本已不见踪迹,这一版本是传世孤本。

为您推荐

《戏文概论》

《戏文概论》:钱南扬着。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3月版。18.1万字。根据近代发现的材料,对戏文来源及结构作全面论述。分6部分:第一部“引论”,下分“名称”、“时代背景与经济条件”、“戏文以前的古剧”诸章;第二部“源委”,..

晚清潮州戏班常演《三国》《水浒》

晚清潮州戏班常演《三国》《水浒》 : 晚清潮州戏班演戏,常以《三国演义》、《水浒》、《隋唐演义》等小说为蓝本,连续演出,务求其全。不单情节不能有所遗漏,即使剧中人物声音笑貌偶有差错,观众便会大为不满。这些观众..

《宋元戏文辑佚》

《宋元戏文辑佚》:戏曲。今人钱南扬辑。不分卷。宋元戏文在北宋鼓子词、转踏、大曲、诸宫调基础上形成,在当时和金元杂剧并盛,是戏曲史上一个重要环节;至明清再受民歌影响发展为传奇。故宋元戏文上承宋词之局,下开传奇之端..

明本潮州戏文五种➀

《永乐大典戏文三种校注》

《永乐大典戏文三种校注》:戏曲评注丛书。今人钱南扬校注。三种。依次为《张协状元》五十三出,《宦门子弟错立身》十四出,《小孙屠》二十一出,附引用书目。据连筠簃刊本《永乐大典目录》载,收有戏文三十三本,仅存此最后一卷..

《潮州大锣鼓》

《潮州大锣鼓》:陈天国等编。人民音乐出版社1987年12月版。潮州民间传统大锣鼓曲谱专集。收录传统潮州大锣鼓套曲19大套、潮州民间音乐团改编创作的大锣鼓曲5套、民间游行常用的锣鼓曲2套,总计26套。全部曲谱系1949年后..

《潮州音字典》

《潮州音字典》:《潮州音字典》编辑委员会编,广东人民出版社1983年12月第2版(1957年12月第1版)。75.6万字,共印37.4万余册。收字、词8800多条。内容和体例以部首本《新华字典》为据,并参照潮州方音特点有所增加。主要供潮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