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文学渊源考、撰述考》

《桐城文学渊源考、撰述考》:

刘声木着。徐天祥点校。黄山书社1989年12月版。40.2万字。将1929年刊《直介堂丛刻》本所收《桐城文学渊源考》13卷及《补遗》13卷和《桐城文学撰述考》4卷及《补遗》4卷合为一书。简称“桐城二考”。《渊源考》收录桐城派及有关文学家1200余人,从记述师承关系入手,探索桐城文学的起源,研究桐城派的形成、发展和社会影响,对与之相关的阳湖、湘乡派也有评述。《撰述考》着录桐城派及有关作家、作品,共收书目4100余种,对其中一些书的别名、卷数、刊本、藏佚等情况皆有介绍,兼有“学案”、“目录”、“索引”的作用;唯作者阑入过宽,似有张大桐城派门户的用意。吴孟复审订。收入“安徽古籍丛书”。

为您推荐

伊洛渊源录

出版时间:1993-09 伊洛渊源录 : 中国南宋朱熹(1130~1200)所辑理学家传记汇篇。约成书于乾道二年(1173),共14卷。伊洛指伊川和洛水。北宋程颢曾居嵩县,地近伊川,故称程伊川。邵雍、周敦颐、二程长期居住洛阳,在洛..

桐城派

出版时间:1985-10 桐城派 : 清代中叶著名的散文流派。主要作家有方苞、刘大櫆、姚鼐,因他们都是安徽桐城人,故称“桐城派”。他们的古文理论是强调“义”或“义理”(“义”或“义理”即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维护..

《桐城文学渊源考、撰述考》

《桐城文学渊源考、撰述考》:刘声木着。徐天祥点校。黄山书社1989年12月版。40.2万字。将1929年刊《直介堂丛刻》本所收《桐城文学渊源考》13卷及《补遗》13卷和《桐城文学撰述考》4卷及《补遗》4卷合为一书。简称“桐..

《海外学者评中国古典文学》

《中国文学中所表现的自然与自然观》

《中国文学中所表现的自然与自然观》:[日]小尾郊一着。邵毅平译。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11月版。29万字。选择中国文学中涉及自然的作品,进行综合探讨,寻求其发展变化的脉络。全书4章加结语。序章叙述魏晋文学之前的自然..

《宋明理学与文学》

《宋明理学与文学》:马积高着。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11月版。27.5万字。分14章,主要论述从宋代到明清时期理学与文学的关系。认为理学对文学的影响是消极大于积极,这是因为文学是人学,文学要求反映人的丰富的生活和生..

《中国古代文学词典》

《中国古代文学词典》:刘兰英等编撰。广西教育出版社1989年7月版。310万字。自先秦迄鸦片战争前夕,共收词目9858条,分5卷。一卷为作家、社团、流派、并称现象,二卷为着作、艺术形象,三卷为名篇、文体,四卷为文赋名句,五卷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