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新旧约交替时期:指在写成《旧约》末卷《玛拉基书》和选写《新约》各书之间的时期(大约是前450年到耶稣诞生)。这段时期内,以色列被希腊亚历山大大帝所占领。在亚历山大死后(前325年),以色列又隶属于埃及统治者托勒密王。在托勒密王统治时期,以色列人被允许在由70到72人所组成的犹太人高等参议院和法庭领导下的自治。犹太人高等参议院和法庭控制了整个社会的宗教及宗教事物。议院和法庭的成员资格在自由党派与保守党派之间竞争产生。正是在这个时期,产生了《旧约圣经》的希腊文译本(theSeptuagint),这是《圣经》的第一个白话语体的希腊文译本,是为适应不会希伯来文而讲希腊语的埃及犹太教徒的需要而作的。
公元前200年,叙利亚人与埃及签订了一个条约,巴勒斯坦转由叙利亚管辖。在叙利亚人统治下,巴勒斯坦人的生活变得更加艰辛,更加沉闷。安提奥克斯四世试图通过法律禁止过安息日、给小孩行割礼和祭祀等达到铲除犹太教的目的。致命的一击是叙利亚人将一头猪放到圣殿的祭坛上,使犹太人从此无法祭祀。《旧约·但以理书》写于这个时期,为恢复人们勇气和对上帝的信心指引道路。
在这充满敌意的环境之中,以色列人努力寻求进行宗教活动的路子,两大派别在这个艰苦时期兴起,即法利赛派和撒都该派。法利赛人代表了犹太的中产者和文士、律法师,他们主张遵守口传律法,对言行均有明确的准则,在政治上不与罗马统治者合作,但也不积极反抗。他们标榜维护犹太民族传统的文化和宗教,寄民族解放的希望于救世主弥赛亚。撒都该派是祭司贵族阶层的代表,有权且高尚,只承认成文法是宗教和礼拜的根据。与法利赛人相反,他们否认复活及天使、鬼神的存在;与罗马统治者合作,主张奉行犹太教规,相信安提奥克斯四世的统治不会长久,以色列人会恢复从前的宗教地位,但目前更重要的却是生存下去。
犹太人的灵光节(Hanuk-kah)来自该时期的一个事件。公元前165年,犹大·马卡比斯成功地恢复耶路撒冷,拆去了被玷污过的旧祭坛,建起了新祭坛,耶路撒冷的祭祀活动得以恢复。犹太人至今仍过灵光节庆祝大教堂得以洁净。
第二个占领以色列的国家是罗马(前37年)。他们对整个地区的政治统治贯穿新约时期。罗马人拥有行政权力,驻有强大的军队,通过税收、限制行动自由和言论自由来将其意志强加给犹太民众。普通百姓痛恨罗马统治,梦想有一天能摆脱他们。罗马人统治的事实在《新约》中一直是直接或间接的主题。
在罗马占领期间,另一宗教政治团体出现,即奋锐党,又称“狂热派”、“吉拉德派”。奋锐党由犹太的无产者、贫苦的手工业工人、小商贩组成。他们决心不择任何手段达到推翻罗马人的目的。他们多次举行起义,最后爆发了公元66年犹太人大起义。罗马人的军队于公元70年摧毁了这派力量。耶稣12使徒之一的西门,即属奋锐党。
与奋锐党完全不同的和平主义党派艾赛尼派形成于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一世纪,主要由马卡比斯领导的反抗异族斗争的农、牧民组成。他们由于对马卡比斯起义的结果不满另组成了聚居的社团,通过选举产生领袖。他们反对奴隶制,对罗马帝国和犹太奴隶主贵族、祭司强烈不满。他们遵守犹太教律法,严守安息日,认为灵魂不灭,实行禁欲生活,实行财产公有,与世隔绝。与法利赛人一样,他们将复兴希望寄托于未来的救世主身上。艾赛尼派今天因“死海卷轴”的发现而受到更多的注意。
新旧约交替时期的文学包括《旧约·但以理书》和统于《经外书》和《伪经》两大标题之下的各色各样的宗教作品。《经外书》是《旧约圣经》以外的其他一系列作品。因为这些作品有上帝的名字,所以不能被毁掉,其中也有一系列关于犹太英雄的故事。《伪经》通常是借《旧约》中某一著名作者之名写作的(这样就可以使更多人接受书中的内容),这些书在许多方面都反映了其他旧约经文中的神学观。
- 欢迎来到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