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四声猿》

《后四声猿》:

戏曲。

清桂馥(1736-1805)撰。一卷。

桂馥有《札朴》已着录。

是作于嘉庆初成书,乃继徐渭《四声猿》后着名短剧集。

取材富有诗意,写诗人饮恨事,恻恻动人。含《放杨枝》,演白居易暮年欲遣爱马爱姬而不忍情事;《投溷中》,演李贺之中表,忌其才赚其诗而投之溷中事;《谒府帅》,演苏轼官卑时谒陈府帅不得见事;《题园壁》,演陆游沈园赋《钗头凤》故事。以上四剧,虽纯为文人剧,却自有其本色。《清人杂剧初集》辑者郑振铎,亦赞之曰:“馥虽号经师,亦为诗人。《后四声猿》无一剧不富于诗趣。

风格之遒逸,辞藻之绚丽,益高出自号才士名流之作远甚。似此隽永之短剧不仅近代所少有,即求之元明诸大家亦不易二、三遇也。”有嘉庆间刊本,道光间木活字刊本,《清人杂剧初集》本。

为您推荐

四声猿

四声猿:指明代徐渭创作的四部短剧:《狂鼓史渔阳三弄》《玉禅师翠乡一梦》《雌木兰替父从军》《女状元辞凰得凤》。《狂鼓史》写祢衡阴间重演击鼓骂昔的情况,充分表现了作者对当时权贵的愤慨,剧中的祢衡实即作者自况;《玉禅..

四声八病

四声八病: 南朝齐永明年间,周颙(yóng)著《四声切韵》,提出平上去入四声,而沈约将四声的区辨同传统的诗赋音韵知识相结合,规定了一套五言诗创作时应避免的声律上的毛病,就是后人所记之“八病”。即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

四声➀

四声:音韵学术语。指中古汉语不同的四种声调。古人以平、上、去、入四字为代表,大致描写了当时的调值,表明了当时的调类。后受声母清浊的影响分为八类:阴平、阳平、阴上、阳上、阴去、阳去、阴入、阳入。元明以后,北方音系..

十四声(语言)

四声别义(语言)

四声别义(语言):指用改变声调的方法来区别词义或词性。如《周礼·考工记》:“犀甲七属,兕甲六属,合甲五属。”郑玄注:“属读如灌注之注。”“属”用作动词时读入声,在此用作量词读去声。它是派生新词的重要手段之一。先秦语..

四声三调说(语言)

四声三调说(语言):李荣《切韵音系》所提学说。他假设《切韵》平上去入四声,论调值只有三个调位(toneme),平声一类,上声一类,去声、入声一类。去声、入声的不同是韵尾的不同,去声收浊音,入声收清音,乐调是一样的。所以去声、入..

中古四声八调说(语言)

中古四声八调说(语言):关于中古汉语声调的学说之一。瑞典高本汉最早提出过中古汉语四声八型说,但并未得到汉语音韵学界的广泛承认。近年来,此说得到了美国王士元等人的发展。中古汉语声调为四个(平、上、去、入),但受声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