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言诗平仄举隅》

《五言诗平仄举隅》:

诗论。

清翁方纲(1733-1818)撰。一卷。方纲有《小石帆亭着录》已着录。此编系翁氏读王士祯《古诗平仄论》、赵执信《声调谱》之后所作,与《七言诗平仄举偶》成姊妹篇。

成书在乾隆三十七年(1772)前后。书例举唐以前五言诗三十一首,圈点评析,以明平仄。

于魏徵《述怀》之下评曰:“读此一首,则上而六朝,下而三唐,正变源流,无法不备矣。岂其必于对句末用三平耶?愚故于唐人五言,特举此篇以见法,不可泥乃真法耳。

”力排王、赵三平说,卓有见地,证明古诗声谱之不可拘泥,于古诗声律之研究,极有价值。有《清诗话》本。

为您推荐

《七言诗平仄举隅》

《七言诗平仄举隅》:诗论。清翁方纲(1733-1818)撰。一卷。方纲有《小石帆亭着录》已着录。此编系翁氏读王士祯《古诗平仄论》与赵执信《声调谱》之后而作,与《五言诗平仄举隅》为姊妹篇。成书于乾隆三十七年(1772)前后。..

《王文简古诗平仄论》

《王文简古诗平仄论》:诗论。清王士祯(1634-1711)撰。一卷。士祯有《王氏渔洋诗抄》巳着录。士祯谥“文简”,故名。此编由翁方纲收入《小石帆亭着录》,翁氏跋云:“此则先生裔孙新城县学生王允熙出其家藏一册刊行,云是先生原..

《五言诗平仄举隅》

《五言诗平仄举隅》:诗论。清翁方纲(1733-1818)撰。一卷。方纲有《小石帆亭着录》已着录。此编系翁氏读王士祯《古诗平仄论》、赵执信《声调谱》之后所作,与《七言诗平仄举偶》成姊妹篇。成书在乾隆三十七年(1772)前后。..

近体诗的平仄

词的平仄

词的平仄 : 诗词为什么要讲究平仄,其原因不过两个。 第一,读着有抑扬顿挫的音乐感、节奏感。第二,和音乐的关系。诗和词都是要演唱的,曲调有高低抑扬的变化,语言有平上去入四声,两者必须和谐相配,..

平仄

平仄 : 指古人把汉语、四声分成的两大类别。"平"指平声,"仄"指上去入声。   南北朝时期讲求文章声律,当时虽然没有平仄的名称,但是实际上就是利用字调平仄有规律的交错,来加强诗文的节奏感:过去把提倡运用平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