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役军着。中国新闻出版社1988年10月版。16.3万字。着重对通讯、特写、专访、系列报道等文体的研究,认为这类中间文体较报告文学要短,较消息要深,最易实现“新、短、深”三者齐头并进的突破,有利于改进新闻的“常规体裁”。内容包括:采访——思维的跳跃、构想——主题意识的深化、写作——创造性的表现、探索——实践与思维的结合点。
《纪事文体采写论》
《纪事文体采写论》:
马役军着。中国新闻出版社1988年10月版。16.3万字。着重对通讯、特写、专访、系列报道等文体的研究,认为这类中间文体较报告文学要短,较消息要深,最易实现“新、短、深”三者齐头并进的突破,有利于改进新闻的“常规体裁”。内容包括:采访——思维的跳跃、构想——主题意识的深化、写作——创造性的表现、探索——实践与思维的结合点。
新闻文体:新闻体裁中以文字表现的各种写作形式。在长期实践中,为适应读者和传播事实的需要产生了新闻文体,并逐步形成了区别于其他文体的特征。主要特征是:题材贴近现实,多数为新鲜事实;反映准确及时;文字简洁生动,少用..
中国报纸文体发展概要:李良荣著,福建人民出版社1985年6月出版。本书是作者在复旦大学新闻系答辩的硕士论文基础上改写而成的。本书较为详细地叙述了各种新闻报道体裁、言论体裁、标题方式、副刊体裁的产生和变化,论述..
时务文体 : 指主要由梁启超从1896年起开创的一种中国报章文体,特别是报章政论文体。由于这种文体起于《时务报》(1896—1898),因而称“时务文体”。《时务报》上的主要篇幅是新闻性材料,政论篇幅并..
报章文体 : 中国近代出现于报刊之上,不同于当时盛行一时的桐城派古文的一种比较通俗浅显的文体。报章文体的命名,源于1897年《时务报》第29、30册的谭嗣同《报章文体说》。事实上,报章文体的产生与发展..
《文体明辨序说》 : 罗根泽据徐师曾《文体明辨》序说抽辑而成,约44 000余字。徐师曾(1517~1580),字伯鲁,号鲁庵,江苏吴江(今江苏)人。嘉靖三十二年(1553)进士,王世懋为其撰《徐鲁庵先生墓表》。著述丰杂,存有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