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色:【设色】指绘画着色方法、技巧。
又称“赋彩”。
《周礼·考工记》,“设色之工,面、績、钟、筐、慌。
”中国古代绘画设色,不象西洋绘画那样强调光影、环境对物体色彩的影响和复杂变化。
而是讲究体现对象色彩本质的单纯美,追求明朗、文静的艺术效果。
故绘画“六法”中称“随类赋彩”。
“随类”,即按照不同物象表现它们的色彩。
既要忠实于客观对象,又要充分发挥画家主观能动作用,即根据酬家对物象的分析、研究、归类,然后去“赋彩”。
设色在中国古代绘创作中是一道很置要的工序,并非易事。
清钱杜《松壶画忆》,“世俗论画,皆以设色为易事。
岂知泳染之难,如兼金入炉,重加锻炼,火候稍差,前功尽弃。
”清算光《圃签》甚至认为设色“难于水墨”。
中国古代绘画设色有重彩、淡彩之分。
重彩赋色多用复盖力较强的矿物质颜料,如石青、石绿、朱砂、白粉、金银等等,色彩效果庄重富丽,故日重彩。
淡彩用色较少,较轻淡,多用植物的透明度较强的颜料。
设色法有染、勾勒、笼套、衬托等多种。
但“设色妙者无定法”,关键在于“凡设色须铅得活用……,活用则神彩生动,不必合色之工,而自然妍丽。
”(清方薰《山静居圆论》)*活用”方能做到“色不碍,环碍色,色中有,中有色。
”(清王显《东庄论画》)
- 欢迎来到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