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逸

    王小逸 :

上海南汇川沙人。1912年,还在上海东亚法科大学读书期间就已开始涉足文坛。他的第一部小说《痴情花》以自己同学的恋爱生活为材料,成功讲述了一对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故事,因而受到鼓舞。大学毕业后成为一名乡村小学教师,课余期间和张恂子等人创办了“文友社”,出版月刊,发表幽默小品、诗词等,尤以《海滨竹枝词》为佳,吸引了不少读者。后在上海豫园萃秀堂小学任教师,携手张恂子等办起《浦东旬报》,自撰《海西花絮录》等长篇连载小说,同时兼任《金刚钻月刊》《金刚钻报》编务。20世纪20年代,曾任北洋政府淞沪警备司令部办公厅参议、中华电讯社天津分社主任。受朱惺公之邀为《世界晨报》《时代日报》写连载小说,一时声名鹊起,受到市场热捧。主要作品有《军中妇人》《春水微波》《歪嘴吹灯录》《神秘之窟》《王公馆》《女学生必读》等十多部。

20世纪30年代定居上海后,以写通俗言情小说维持生计,十来口人的大家庭全靠他一支笔独立支撑,此时以“捉刀人”为笔名发表的小说有《四郊多垒》《石榴红》《北雁南归》《夜来香》《花弄影》等100多部。上海沦陷时期,他是《万象》《春秋》《大众》《申报》《新申报》等杂志、报纸的当红作家。最多的时候,登有“捉刀人”连载小说的报纸杂志竟有八九种,稿费收入达到每月三四百元。他与张恂子、顾佛影史称鸳鸯蝴蝶—礼拜六派“浦东三杰”。

1949年上海文化产业机制体制转型后,因未能进入新体制而突然失去了这条以卖文为生的路。有一段时间,他在民办报纸《亦报》上写连载小说《疗愁花》《彩虹桥》。不久,去了上海南市中学教书。

他的小说微带情色意味和性暗示的言语,曲折、怪诞的情节,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都十分贴近殖民统治下现代大都市底层读者的消费趣味。同时,这些小说是病态社会世相的一种呈现,又是现代出版产业化环境下大众消费文化的产物。

为您推荐

孙俍工

孙俍工 : 湖南隆回人。幼年在家乡读书,17岁时受族人资助赴长沙求学。1916年中学毕业,考入北京高等师范国文部,并开始用笔名“俍工”发表作品。1920年大学毕业,回到湖南任长沙第一师范国文教员。曾与毛泽..

张炎

张炎 : 临安(今浙江杭州)人,祖籍成纪(今甘肃天水)。曾祖张镃,祖父张濡,父张枢,皆能词善音律。张炎少为承平故家公子,流连风月,所作《南浦·春水》词传诵一时,人称“张春水”。恭帝德祐二年(1276),元兵攻陷临安,杀其..

穗青

穗青 : 湖南长沙人。因家贫,中学未读完即辍学。1936年在山西同蒲铁路当过站务员和车守。1937年担任同蒲和正太铁路职工抗日武装游击队干事。次年入第二战区民族革命大学学习,毕业后任民族革命通讯社记..

《中国的一日》

王志之

王志之 : 四川眉山人。逝世于吉林长春。因生长在“书香人家”,童年、少年入私塾读过四书五经,受到过良好的传统文化教育。1922年到成都上中学后目光为之一新,倾心于西方文学经典如《天方夜谭》及莎士比..

王西彦

王西彦 : “西彦”是他在学校读书时,经老师指点自己取的名字。浙江义乌人。1927年高小毕业,考入县立初中,开始接触鲁迅的作品,爱读《呐喊》《彷徨》。俄罗斯作家屠格涅夫、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契..

《山水》

《山水》 : 作者冯至。冯至(1905-09-17~1993-02-22),原名冯承植,字君培。河北涿县(今河北涿州)人。1947年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除《后记》外,收录散文13篇。多数作品写于冯至在抗战大后方的西南联大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