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朝金陵诗征》

    《国朝金陵诗征》 :

清朱绪曾辑。朱绪曾(1805~1860),字述之,号北山。上元(今江苏南京)人。通经史训诂,于《尔雅》用力尤深,咸丰间以研经博物闻名东南。与陈宗彝、金鳌友善。诗多纪游之作,又喜以考据、金石入诗。一生著述甚多,存世有《曹子建集考异》《梅里诗辑》《昌国典咏》《北山集》等。

朱绪曾历时30年选周秦至清金陵1000余人之诗编成《金陵诗征》,全书92卷,共计26册,成书后未即刊刻,后经战乱,稍有残逸。其子朱桂模组织整理校订,与冯煦等35人发起募资,对其中清代部分进行编校、缮写、雕版,历时10年,至光绪十三年(1887)刻成《国朝金陵诗征》48卷,收录清初至道光金陵本土诗人2100余位,流寓金陵诗人170余位。金陵为清江宁府,辖上元、江宁、句容、溧水、江浦、六合、高淳7县。金陵自六朝建都以来,成为文化的中心,诗学日益昌盛,至清代不仅有享大名的笪重光、程廷祚、秦大士、吴镇、方维甸、王友亮、邓廷桢、梅曾亮、管同等人,还有寓居金陵的名家,如杜浚、周亮工、熊赐履、方观承、袁枚、孙星衍、唐仲冕等,这些诗人颇有影响。此书遵循“以人系诗”的原则,所录诸诗人皆有小传,编者间有按语,或记遗闻轶事,或考误订谬、评论诗作,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是研究南京地方文学的重要文献。光绪二十四年将此部分单独抽取,刻印成《金陵诗征小传》。此书编纂目的在于“阐彼幽光”,“招贾岛之残魂,慰方干于身后,借湖海英灵之集,写桑梓恭敬之思”。

《国朝金陵诗征》录诗仅至道光间,其后金陵历经太平天国战争、帝国主义势力入侵、天灾人祸频仍,“金陵士大夫于死亡播迁之由、政教风俗升降之故、桑土牖户绸缪之计,实身历而心危之。惩前毖后,纡轸郁结,既不获见之施行,乃一发于诗。其上者为家父、凡伯之伦;其穷而在下者,亦多忧生念乱之感”(孙锵鸣《国朝金陵续诗征序》)。朱绍亭、陈作霖、秦际唐、周嘉朴等有感于此,继承朱氏弘扬文化的精神,编纂《国朝金陵续诗征》44卷,收录咸丰初至光绪间诗人120家,诗歌1900余首,“专录有关金陵人物掌故及忧时感事之作。杜陵诗史,皑怀诸将;放翁家祭,引领王师。草茅歌哭,天下大局所系也。若夫流连光景、模范山水,稍从略焉”(《凡例》)。编次以年辈科分为断,成于光绪二十年(1894)秋,同年冬刊刻出版。

《国朝金陵诗征》有光绪十一年刻本,共16册;光绪十三年刻本,有16册和20册两种。《国朝金陵续诗征》有光绪二十年刻本,共6册。光绪十二年德清俞樾合刻《国朝金陵诗征》《国朝金陵续诗征》本,共22册。光绪十八年合刻《金陵诗征》《国朝金陵诗征》《国朝金陵续诗征》本,共40册。

为您推荐

《元诗四大家》

《元诗四大家》 : 27卷。明人毛晋辑刊。毛晋(1599~1659),字子晋,别号汲古主人,常熟(今属江苏)人。明末藏书家、刻书家。家有汲古阁,曾校刻“十三经”、“十七史”、《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及唐宋诗词等大型丛..

《庶斋老学丛谈》

《庶斋老学丛谈》 : 元盛如梓著。盛如梓(生卒年不详),号庶斋,扬州(今属江苏)人。元代大德(1297~1307)年间曾任嘉定州学教授,后迁为衢州路学教授,之后做过从仕郎,以崇明州判官致仕。有诗1首《游集仙宫》流传于世。..

高明

高明 : 浙江瑞安人。瑞安属古永嘉郡,永嘉又称东嘉,故后人称他高东嘉。生卒年至今无定论,大致生活在元大德至明初这段时间。据元赵汸《东山存稿》、明凌迪知《万姓统谱》、清陈昌齐《嘉庆瑞安县志》、田..

《元人文集珍本丛刊》

《国朝杭郡诗辑》

《国朝杭郡诗辑》 : 清吴颢辑,吴振棫重辑。吴颢(生卒年不详),原名嗣程,字仰颢,号洛波,一号退庵,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二十四年(1759)举人,官遂昌训导。著有《睫巢诗钞》《游仙诗》。吴振棫(1790~1870),字仲云,号毅..

郭钰

郭钰 : 江西吉水(今属吉安)人。祖上曾跟从刘清之学习朱子之学,郭钰亦固守家法,心许理学。壮年时胸怀奇志,遭逢元末战乱,愁苦不得志,故而隐居不仕。虽穷困潦倒,然对元廷忠心耿耿,急切盼望元军能平定叛乱,甚至曾..

《至正直记》

《至正直记》 : 孔克齐著。孔克齐(生卒年不详),字肃夫,号静斋、行素,别号阙里外史。曲阜(今属山东)人,孔子后裔,随父亲居于溧阳(今属江苏)。曾任黄冈书院山长、国史编修。有文章1篇《壬辰记变》流传于世。元顺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