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逵/碎琴不为侯门伶人

    戴逵/碎琴不为侯门伶人 : 戴逵(?-396),东晋琴家、艺术家。字安道。谯郡(今安徽亳县)人,居会稽剡县(今浙江绍兴附近)。
晋代有个名叫王徽之的人,是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任性放达,弃官东归,居住在山阴。一天夜晚,他一觉睡醒,推开窗户,见大雪已停,一轮皓月当空,大地一片白色。他再无睡意,便叫家人备酒,自酌自饮起来。他吟咏左思的《招隐》诗:“杖策招隐士,荒途横古今。岩穴无结构,丘中有鸣琴。白雪停阴冈,丹葩继阳林。”忽然他想见一位住在剡县的好友。于是他马上叫家人备船,兴致勃勃地向剡县划去。天亮的时候,来到了好友的家门口,这时,昨晚见好友的兴致没有了,他就叫家人把船划回去。家人问他:“你怎么到人家门口又不进去了呢?”他回答说:“我乘兴而来,兴尽而返,又为什么一定要相见呢?”
王徽之要访问的这位好友就是戴逵。
据《晋书》记载:“逵能鼓琴,工书画,其余巧艺靡不毕综。”
戴逵是一位著名的画家,他画人物和山水极妙,十多岁的时候,就为当时最有名的寺院瓦棺寺画画,但是,他的成就和贡献,更大的却是雕塑。
晋孝武帝中叶,会稽山阴灵宝寺慕名求戴逵刻一尊一丈六尺高的无量寿佛木像。佛像刻制完成后,观者无不称妙。可戴逵左看右看,总觉得这尊像的神态过于死板,而情感表现得不够充分,缺乏一种冲击力和震撼力。他逐一向众人请教,但大家都说恭维话,不提具体修改意见。戴逵想,看来人们怕我面子过不去,不愿说真话,于是他就躲到屏风后面,把参观者对于佛像的各种议论记录下来。如有的说,这佛像上额太窄;有的说,这尊佛的两眼太小;还有的说,这尊佛的耳朵应下垂,以显现出大度风范的样子……诸如此类,戴逵都一一记在心里,反复琢磨,然后反复修改,前后经过了三年时间,终于塑成一尊符合佛经教义、体现民族风格、深受观众赞叹的完美佛像。戴逵此像一出,世人争相仿效,并把外来佛像的形体修改定格为宽额、浓眉、长眼、垂耳、笑脸、大肚的公认形象,这可以说是戴逵对佛教在中国传播所作的一大贡献。
戴逵还是当时有名的琴家。武陵王司马晞听说戴逵善鼓琴,一次,请他到王府演奏,戴逵素来厌恶司马晞的为人,不愿前往,司马晞就派了戴逵的一个朋友再次请他,并附上厚礼,戴逵深觉受侮,取出心爱的琴,当着朋友的面摔得粉碎,并大声说道:“我戴安道非王门艺人,休得再来纠缠。”朋友面带惭色,带着礼品灰溜溜地走了。
在他的教育下,他的儿子戴勃、戴颙都成为有名的画家,而且都以琴名世。

为您推荐

伯牙/千古知音第一人

伯牙/千古知音第一人 : 伯牙,春秋时期楚国郢(今湖北荆州)人。是我国先秦时期非常著名的琴师。 伯牙年轻的时候,跟随成连先生学古琴,很快,就掌握了各种演奏技巧。但是他的演奏非常苍白,不能把乐曲深..

隋唐时期的音乐

隋唐时期的音乐 : 公元581年,隋文帝统一了中国,建立起中央集权的隋帝国,隋文帝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大力兴正礼乐,发展文化事业。将前代传下来的音乐以及传入中原的少数民族和外国音乐加以整理,分定..

绿杨堤畔长亭路 无名氏

绿杨堤畔长亭路 无名氏 : 绿杨堤畔长亭路,一樽酒罢青山暮,马儿离了车儿去。低头哭罢抬头觑,一步步远了也么哥,一步步远了也么哥,梦回酒醒人何处? 现存元人散曲,有许多不知道作者是谁。一种情况,是..

桓伊/江南吹笛第一手

南吕类

南吕类 : 感皇恩 仄平, 茶灶尘凝, 仄平。 墨水冰生。 仄平, 掩幽扃, 平仄, 悬瘦影, 仄平。 伴孤灯。 平平仄, 琴(已)亡伯牙, 仄平。 酒(不)到刘伶。 仄平, 策短藤, 平仄, 乘暮景, 仄平。 放吟情。..

韩娥/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女歌唱家

韩娥/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女歌唱家 : 韩娥,先秦时韩国女歌唱家。她的歌唱技艺很高,歌声有很强的感染力。据说有一次她到齐国去,没有了盘缠,就在雍门卖唱。她走了以后,“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左右..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 : 从汉末建安时期到隋文帝统一中国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南北对峙,社会动乱,但思想却相对解放,所以这一时期的文化艺术又相当发达。 这一时期的音乐,有三个主要的特点: 第一,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