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曲的宫调

    散曲的宫调 : 元曲是要演唱的,因此,每一个曲牌,也就包含了一个曲调。这和词是非常相似的。
古人以宫、商、角、徵、羽五声表示唱名(即没有固定音高,只有相对音高的一组音,相当于西方音乐的1、2、3、5、6)。再加上变徵和变宫,就构成七声音阶。
古人又以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中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表示十二律,相当于现代音乐所说的有绝对音高的“音名”,即西方音乐中的C、#C、D、#D、E、F、#F、G、#G、A、#A、B。
在理论上,七个唱名都可以作为一个调的主音,它们的音高又可以分别与十二个音名相同,比如以“1”为主音,可以有1=C、1=D……以“6”作主音,可以有=e、=f……这样,一共可以得到八十四个调式。如果换成中国传统音乐术语,则可以有宫调式、商调式、角调式、徵调式、羽调式,加上变徵、变宫两个调式,一共是七个调式,再把它们与十二律相配,如宫音相当于黄钟,即为黄钟宫;宫音相当于大吕,则为大吕宫;商音相当于夷则,则为夷则商;角音相当于无射,则为无射角,以此类推,同样可以得到八十四个调式。但在实际使用中,许多调式都没有用到。
古代音乐有雅乐和俗乐两个系统,不仅内容不同,表现形式、使用乐器、旋律结构等等都不相同,而且连音高标准和调式名称都不相同。我们上面说的是雅乐系统的名称,在俗乐(即燕乐)系统中,称谓完全不同。比如在宋代燕乐系统中,黄钟宫叫“正宫调”,夹钟商叫“双调”,黄钟羽叫“般涉调”,无射商叫“越调”等。
在燕乐系统中,以宫音为主音的调被称作“宫”,以商、角、徵、羽等为主音的调统称为“调”,合称“宫调”。元杂剧所用,实际上只有五个宫,即:正宫、中吕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四个调,即:双调、商调、越调、大石调。全称“五宫四调”。散曲所用的宫调要多一些,明王世贞《曲藻》引何良俊的话说:“北为之曲,以九宫统之。九宫之外,别有道宫、高平、般涉三调。”他所说的“九宫”,就是上面所说的“五宫四调”。加上道宫、高平、般涉三调,一共十二个调。这样,我们就明白什么叫〔般涉调·耍孩儿〕〔南吕·一枝花〕了。
散曲中还有一种情况,即同名的曲牌,所用的宫调不同,实际上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曲牌了。比如〔正宫·端正好〕和〔仙吕·端正好〕是不同的;〔双调·水仙子〕和〔商调·水仙子〕是不同的。
为什么要使用不同的宫调呢?这里涉及到音乐中不同调式、不同调性所表现的感情色彩不同的问题。比如现代音乐中所说的大调式(一般为“1”调式)和小调式(一般为“6”调式)所表现的感情色彩就有很大的区别。大调式一般宽广、雄壮、庄严、昂扬,趋近于阳刚之美;而小调一般优美、抒情、柔婉、恬静,趋近于阴柔之美。即使同为大调式,不同的调,也有不同的感情色彩,我们常说C大调、D大调、G大调,或者c小调、e小调、f小调等,所表现的感情色彩是不完全一样的。作曲家在进行创作时,会根据所要表现的感情选用不同的调和调式。
这个道理古人也懂,他们在实践中已经总结出了一套关于调、调式等的相关理论,其中就包括感情色彩。元燕南芝庵在《唱论》中说:

大凡声音,各应于律吕,分于六宫十一调,共计十七宫调:

仙吕调唱,清新绵邈。南吕宫唱,感叹伤悲。
中吕宫唱,高下闪赚。黄钟宫唱,富贵缠绵。
正宫唱,惆怅雄壮。道宫唱,飘逸清幽。
大石唱,风流醖藉。小石唱,旖旎妩媚。
高平唱,条物滉漾。般涉唱,拾掇坑堑。
歇指唱,急并虚歇。商角唱,悲伤宛转。
双调唱,健捷激袅。商调唱,凄怆怨慕。
角调唱,呜咽悠扬。宫调唱,典雅沉重。
越调唱,陶写冷笑。


虽然有一些表述我们还不能完全明白它的意思,比如“高下闪赚”“急并虚歇”,但仍然可以看出,它们所指的都是不同的感情表现。

为您推荐

西厢记诸宫调

出版时间:1985-10 西厢记诸宫调 : 根据唐代元稹的《莺莺传》扩展、润色而成的说唱文学的底本。董解元作。诸宫调是一种有说有唱而以唱为主的文学样式,因为它用多种宫调的曲子联套演唱,所以称为诸宫调。元稹的《..

宋金诸宫调②

宋金诸宫调 : 诸宫调是宋金元时流行的说唱体文学形式之一。它取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联成短套,首尾一韵,再用不同宫调的许多短套联成长篇,以说唱长篇故事,因而称“诸宫调”。诸宫调由韵文和散文两部分组成,演唱时采取歌..

宫调

宫调:戏曲,音乐名称。我国古代称宫、商、角、徽、羽,变宫,变徽为七声。其中以任何一声为主均可构成一种“调式”。凡以宫为主的调式称为“宫”,以其他各声为主的调式称“调”。以七声配十二律可得十二宫,七十二调,合为八十四..

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

《西厢记诸宫调》

《西厢记诸宫调》:戏曲。董解元作。是现存金代唯一完整而又代表诸宫调兴盛期艺术水平的作品。《西厢记诸宫调》又称《弦索西厢》或《西厢掐弹词》。全书分八卷,写的是崔莺莺和张生的爱情故事,出自唐人小说《莺莺传》,但内..

《刘知远诸宫调》

《刘知远诸宫调》 : 一作《刘知远传》。诸宫调作品。宋、金间无名氏作。12则,今存残文不足5则。刘知远即五代后汉高祖。此书叙其早年贫穷落魄,在患难中同李三娘结为夫妇,后投军发迹变泰的故事。想..

《西厢记诸宫调》

《西厢记诸宫调》 : 又称《弦索西厢》,或《西厢弹词》,通称《董西厢》。诸宫调作品名。金董解元作。宋金时流行的一种采用多种宫调联套演唱的说唱文学,称为诸宫调。董西厢取材于唐元稹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