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山行旅图 五代 关仝

    关山行旅图 五代 关仝 : 关仝师法荆浩,是五代宋初的山水画大家。他喜作秋山寒林、村居野渡、幽人逸士、渔市山驿,使见者悠然如在灞桥风雪中,不复有市朝尘俗之状。
《关山行旅图》是关仝山水画的代表作。
此图所画,为深秋之际,荒山野岭之中,野店招客、行人赶路的景象。
画面呈现的是山岳耸峙、溪流婉转的鲜明的北方山水特色。画的近处,溪岸边是一条从山下蜿蜒而上的山路,路两旁有野店数间,驴马鸡犬,活动其间,旅客往来,相见作礼。一条山涧从山上奔流而下,把山石隔为两半。涧上有一小桥,使全画气脉流通。左边山路上有人马行走,桥上也正有行人经过,人物的活动使山水充满生气。据说关仝不善画人物,所画人物多请一位名叫胡翼的画家帮他补上,胡翼也因此留名画史。
画的上部,是一座大山,几乎占据了画面的三分之一,而且不像一般远山,愈远愈淡,而是层层叠叠的山石用较浓的墨色,用他特有的粗笔勾线描绘。但是,由于溪流的蜿蜒和山路的回转将它推得极远,所以并没有头重脚轻的压抑之感。
这幅画中最令人赏心悦目的是一溪秋水。宋郭熙在《林泉高致》中说: “山以水为血脉,以草木为毛发,以烟云为神采。故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华,得烟云而秀媚。水以山为面,以亭榭为眉目,以渔钓为精神,故水得山而媚,得亭榭而明快,得渔钓而旷落,此山水之布置也。”画中的山涧,从远山中流出,曲曲折折,或急或缓,使画面具有一种灵动之气。
关仝画树,大多 “有干无枝” ,枯劲萧疏。这幅画中的树木正是如此,很好的表现了 “关家山水” 的风貌。
那么,究竟什么是 “关家山水” 的风貌呢?宋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论三家山水》中说: “石体坚凝,杂木丰茂,台阁古雅,人物幽闲者,关氏之风也。”欣赏了这幅《关山行旅图》,相信你对“关家山水”会有一定的了解了。
《关山行旅图》,绢本,设色。纵144.4厘米,横56.8厘米。五代后梁关仝作。现藏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

(五代) 关仝 《关山行旅图》

为您推荐

关山

关山 : 天津市广播电视局播音指导。本名丁威,湖北孝感人。中专学历。中共党员。1955年考入天津业余广播剧团,历任演员、导演、副团长。1956年调入天津人民广播电台从事播音工作,先后任播音员、播音..

溪山行旅图②

溪山行旅图 : 宋·范宽作。绢本墨笔,纵206.3厘米、横103.3厘米,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图绘峻峰大岭,巍然耸立,壮气夺人。山顶丛林茂密,山谷一瀑如线,飞流百丈,烟雾云腾。画面前景,右上丘陵寺宇,林麓森森;左侧溪流从突..

感伤的行旅

感伤的行旅 : 游记。郁达夫著。作于1928年,收于《郁达夫游记》,上海北新书店1930年出版。写作者于1928年被国民党迫害外逃的一次感伤的旅行;那“处处可爱”的江南景色和“事事堪哀”的江南人事,无不触动作者忧愤的情..

《关山月》

《关山月论画》

《关山月论画》:关山月着。黄小庚选编。河南美术出版社1991年7月版。16万字。收辑关山月自40年代迄90年代初有关画艺绘事的主要言论,按散论、专论、诗联画语、集联画语、作品图版各部分编次。散论如《关于画长城的体会..

关山月(1912~  )

关山月(1912~  ) :   中国现代中国画家。1912年10月25日生于广东省阳江县。1933年毕业于广州市立师范学校,后任小学教师,其绘画才能被高剑父发现,遂被吸收入春睡画院学画。1939年,他以《渔民之劫》等作品参..

《溪山行旅图》

《溪山行旅图》 : 范宽作。绢本,水墨。纵206.3厘米,横103.3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画关陕一带山水景色。画面正中是一座巍然耸立、雄浑峻厚的巨大山峰,山峰顶天立地,给人一种“高山仰止”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