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花缘》中的谜语

    《镜花缘》中的谜语 : 中国古典小说中,有许多都有谜语猜射,其中收谜最多、水平最高的是李汝珍的《镜花缘》。
《镜花缘》的作者李汝珍是一个非常博学的人,而且堪称灯谜大师,他在书中一共使用了六十八条谜语,许多都堪称精品。这些谜语,有许多都是打古书,尤其是“四书”“五经”中的句子,让今天的人来猜,是相当困难的。但是,我们把它们公布出来,让大家欣赏,可以从中学到许多东西。
《镜花缘》记载了两次猜谜活动。一次是唐敖、林之洋、多九公在智佳国猜谜,一次是众才女在礼部尚书卞滨家猜谜。
下面,我们就把其中的佳作列出部分来赏析:

昱(打《诗经》一句) 谜底:上下其音


“上下其音”本是《诗经·邶风·燕燕》中的句子,描写的是燕子自由自在地飞翔,有的飞得高,有的飞得低,它们边飞边叫,声音有的从上面传来,有的从下面传来。这里作者别解为把“音”字的上下调换位置,紧密扣合谜面“昱”字,构思非常巧妙。

走马灯(打《礼记》一句) 谜底:无烛则止


走马灯是利用光源产生的热气流带动旋转的,今天的走马灯多用电灯,而古时候的走马灯则是燃蜡烛。没有蜡烛,它当然就停下不动了。

《镜花缘》插图


走马灯


国士无双(打《礼记》一句) 谜底:何谓信


乍一看起来,谜底和谜面了不相涉,似乎一点关系也没有。谜底“何谓信”是疑问的口气,问别人“什么是儒家所说的‘信’”,作者借用别解,“何”指刘邦的相国萧何,“信”指刘邦的大将韩信。而“国士无双”是萧何对韩信的评价。这样,谜底和谜面就丝丝入扣了。
最有趣的是书中又用“何谓信”作谜面,制作了一则佳谜:

何谓信(打《论语》一句) 谜底:不失人亦不失言


这也是一则问答式的谜语,揭出谜底,人人都能一目了然。

无人不道看花回(打《论语》一句) 谜底:言游过矣


“无人不道看花回”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游玄都观》诗中的句子。玄都观是唐代长安著名的道观,观中的桃花很有名。每年春暖花开,长安的官商士庶都要去那里赏花。“无人不道看花回”,“道”字很重要,看花回来,都“道”也就“言”:“游过了。”谜底“言游过矣”是《论语·子张》中的话,是孔子的学生子夏批评子游,说他的话说错了。“游”,子游;“过”,过错。这里读作“言:‘游过矣。’”非常巧,尤其是谜底的“言”字,紧扣谜面的“道”字,使整个谜语活了起来。

黎孟德《游玄都观》


席地谈天(打《孟子》一句) 谜底:位卑而言高


这一则谜语于平实中见功夫,非常朴实。

酒鬼(打《孟子》一句) 谜底:下饮黄泉


这一则谜语则以趣取胜。以“鬼”字扣“黄泉”,非常贴切。

他(打《孟子》一句) 谜底:人也,合而言之


让人惊奇的是,《孟子》中竟有如此贴切的现成句子来扣合谜面。
下面这一则谜语也会让你产生同样的感觉:

核(打《孟子》《论语》各一句) 谜底:果在外,仁在其中矣


我们再看下面这一则谜语:

老莱子(打曲牌名二) 谜底:〔孝顺儿〕〔舞霓裳〕


老莱子是春秋时人,是楚国的隐士,道家的创始人之一,也是传说中的孝子,七十多岁了,还穿着彩衣,拿着巴浪鼓,在庭前嬉戏舞蹈,让年迈的父母高兴。《二十四孝》中有名的“斑衣戏彩”(又叫“戏彩娱亲”)说的就是他。谜底以“孝顺儿”“舞霓裳”扣合谜面,可谓一字不易。

直把官场作戏场(打《论语》一句) 谜底:仕而优


把“优”字解作“优人”,也就是演员,以“官场”扣“仕”,以“戏场”扣“优”,实得谜语“别解”的精粹。

炚(打《易经》两句) 谜底:离为火,为日


谜底“离为火”,“为日”,是《周易·说卦》中的话。“炚”字分开来,就是“火”和“日”两个字。表面看起来。这个谜似乎太简单、太直白了,但是,“离”是《周易》六十四卦之一,这里解作“分开”,是别解,谜味也正在此。

嫁个丈夫是乌龟(打《论语》一句) 谜底:适蔡


乍一看,谜面很俗,所以最爱开玩笑的紫芝出这个谜时,大家都以为她在瞎吵。这则谜语,用到了代称,古人称占卜用的大龟为“蔡”。《左传》襄公二十三年说:“且致大蔡也。”杜预注:“大蔡,大龟。”陆德明《经典释文》:“一云龟出蔡地,因以为名。”所以也很有味道。

使女择焉(打《孟子》一句) 谜底:决汝汉


这又是一则十分巧妙而有趣的谜语。“使女择焉”,“择”什么呢?当然是“择婿”。“婿”,在俗语中称“汉子”,简称“汉”,所以“使女择焉”,就是“使女儿自己决定选谁做自己的‘汉’”。而《孟子》中的“决”,是“决堤”“泛滥”。“汝”是汝水,“汉”是汉水。此谜字字用别解,又非常有趣,尤其是让几个未出嫁的女孩子来猜。所以书中描写这一段也极为生动:
春辉说着,不觉掩口笑道:“这题花妹妹真要疯了,你这‘使女择焉’,可是‘决汝……’”话未说完,又笑个不了,“……可是‘汉’哪?”一面笑着,只说:“该打!该打!疯了!疯了!”
下面这一则谜语也非常精彩:

斯已而已矣(打《孟子》一句) 谜底:可以止则止


书中写春辉说:“你只看这五字,可有一个实字?通身虚的,这也罢了,并且当中又加‘而’字一转,却仍转到前头意思。你想:这部《孟子》可能找出一句来配他?”后来田舜英猜出了谜底。春辉评论说:“我只说这五个虚字,再没不犯题的句子去打他,谁知天然生出‘可以止则止’五字来紧紧扣住,再移不到别处去。况且那个‘则’字最是难以挑动,‘可以’两字更难形容,他只用一个‘斯’字,一个‘而’字,就把‘可以’‘则’的行乐图画出,岂非传神之笔么! ”

照妖镜(打《老子》一句) 谜底:其中有精


这则谜语也非常有趣。

事父母几谏(打一鸟名) 谜底:子规


此谜用分扣法,“事父母”扣“子”字,“几谏”扣“规”字,牢不可破。
《镜花缘》中有几则《西厢》谜也很精彩:

叹比干(打《西厢》一句) 谜底:你有心争似无心好


比干是殷纣王的臣子,传说他劝谏纣王,被纣王剖心而死。谜面的“叹”字极为传神。
下面这一则谜语也很有趣:

花斗(打《西厢》二句)


谜底:金莲蹴损牡丹芽,玉簪儿抓住荼蘼架


《镜花缘》中还有不少精彩的谜语,不一一列举了。

为您推荐

最早的谜语

最早的谜语 : 早在四千五百年以前,我们的祖先黄帝有一天做了一个梦,梦见刮大风,大风把天下的尘垢都吹得无影无踪了。他又梦见一个人拿着一张重千钧的大弓,驱赶着一万群羊。第二天,他对臣下说:“大..

宋代的谜语

宋代的谜语 : 宋代是我国历史上谜语空前繁荣的时代。 宋代的文人生活优厚,所以更多地留意于游戏一类的杂学,猜谜就是他们非常喜爱的一种。著名的文学家苏轼、王安石、黄庭坚、秦观等,都有许多制谜..

谜语的基本结构

谜语的基本结构 : 谜语和灯谜,至少由三个部分组成,即谜面、谜目和谜底。比如: 潺潺流水 (打字一)* 这一则灯谜中,“潺潺流水”就是“谜面”,它以隐语的形式书写出来,供猜谜者去分析联想,寻找隐含在..

隋唐时期的谜语

谜语与灯谜的区别

谜语与灯谜的区别 : 现在我们知道了,谜语和灯谜是两类并不完全相同的谜,它们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基本特征不同 灯谜是利用汉字的一字多义、一词多解,通过对谜面文字含义的别解、假借..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谜语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谜语 : 魏晋南北朝时期,思想大解放,诗文书画、音乐舞蹈等都有长足的进步,谜语也得到很大的发展。 “谜”是一个后起字,汉代以前,还没有“谜”字,最早的“谜”字,见于南朝梁顾野王..

两汉时期的谜语

两汉时期的谜语 : 到了汉代,出现了一种猜谜方式的娱乐活动——射覆。“覆”是把要猜的东西藏在覆扣着的盆碗一类的容器下面,在这里就指藏起来的东西。“射”就是猜。猜的人往往用卜筮一类的办法,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