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迁碑 汉 佚名

    张迁碑 汉 佚名 : 看惯了波磔分明的汉碑,乍一见《张迁碑》,是会大吃一惊的。是隶书,又有点像篆书,有波磔而又极不规整; 有沉雄之态而无秀美之姿。后人看重此碑的,一是“古意”,也就是承上; 二是方折,开《受禅表》 《孔羡碑》及魏碑方笔,也就是启下。我们先来看一看后人对它的评价。

(汉) 佚名 《张迁碑》


明王世贞说: “其书不能工,而典雅饶古意,终非永嘉以后所可及也。”孙退谷说: “书法方整尔雅,汉石中不多见者。”这是说承上。清杨守敬《评碑记》说: “篆书体多长,此额独扁,亦一格也。碑阴尤明晰,而其用笔已开魏、晋风气,此源始于《西狭颂》,流为黄初三碑( 《上尊号奏》 《受禅表》 《孔羡碑》 )之折刀头,再变为北魏真书《始平公》等碑。”这是说启下。
《张迁碑》的用笔,有时波磔分明,有时四角方折,似完全不讲笔法。对此,清万经的话倒是有点道理。他说: “余玩其字颇佳,惜摹手不工,全无笔法,阴尤不堪。”所说“摹手不工”,应该还包括刻工的不佳,许多魏碑的方折都是这个原因造成的。
但《张迁碑》带给我们的,却是一种全新的气象,临习汉隶,如果要求变,则《张迁碑》是极好范本。它的字体方整中多变化,朴厚中见媚劲, 外方内圆, 内��外拓, 方整而不板滞, 是汉隶中的上品。
《张迁碑》全称《汉故谷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又称《张迁表颂》。东汉中平三年(186)二月立。明初在山东东平县出土,现存山东泰安岱庙。碑高2.92米,宽1.07米。碑阳隶书十五行,满行四十二字,共五百六十七字,字径3.5厘米。碑阴刻立碑官吏四十一人衔名及出资钱数,共三列四十一行三百二十三字,隶书,字径3.5厘米。碑主张迁,字公方,陈留己吾(今河南宁陵境内)人。曾任谷城(今河南洛阳市西北)长,迁荡阴(今河南汤阴县)令。故吏韦萌等为追念其功德而立。

为您推荐

玄秘塔碑 唐 柳公权

玄秘塔碑 唐 柳公权 : (唐) 柳公权 《玄秘塔碑》 学过柳书的人一定会有一个感受——难。书到柳公权,已经把楷法推到极致,一点一画,一笔不苟,笔力挺拔,法度森严,临习极为不易。《玄秘塔碑》,是柳书..

龙藏寺碑 隋 佚名

龙藏寺碑 隋 佚名 : 隶书、魏碑向楷书过渡,是历史的必然。南方秀媚书风和北方刚劲书风的融合也是历史的必然。这种过渡与融合,在南北朝后期已经在悄悄地进行着,尤其是庾信、王褒等南方文人和书家到..

居延汉简 汉 佚名

居延汉简 汉 佚名 : 在蔡伦发明造纸之前,文字是书写在竹简、木简或绢帛之上的。书写在竹简或木简上的,统称为“简书”。按照王国维的说法,竹木简书大约“至南北朝之终而始全废矣” 。竹木简书一直..

礼器碑 汉 佚名

曹全碑 汉 佚名

曹全碑 汉 佚名 : (汉) 佚名 《曹全碑》 《曹全碑》无疑是汉隶中的名碑,但历来就有争议。美之者比之为“行书之《兰亭》”,诋之者之谓其纤秀柔靡,如女郎所书。所以历来学隶书,都不主张以《曹全碑..

颜勤礼碑 唐 颜真卿

颜勤礼碑 唐 颜真卿 : (唐) 颜真卿 《颜勤礼碑》 《颜勤礼碑》是颜真卿晚年重要书作之一,但自北宋以后,就被埋入土中,直到1922年才在西安出土,所以不见于宋以后的著录,后人无从临习,当然也就无从..

张黑女墓志 北魏 佚名

张黑女墓志 北魏 佚名 : (北魏) 佚名 《张黑女墓志》 《张黑女墓志》本名《张玄墓志》,墓主为魏吏部尚书、并州刺史张玄,字黑女。此碑刻于晋泰元年(531)十月,原石已经亡佚。清道光年间何绍基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