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世南

    虞世南 : 唐太宗可以算是一世英主了,他不仅东征西战,是唐帝国的实际缔造者,而且爱好文学艺术,对诗歌和书法尤其喜爱。他于书法深爱二王,自己也学习二王书。有一次作书,他准备写一个“戬”字,但只写了左半边的 “晋” 字,就把笔放下了。左右很奇怪。唐太宗说:“ ‘戈’ 法最难,王羲之说: ‘每作一戈,如百钧之弩发。’ 我怎么也写不好,让虞世南来示范一下吧。”虞世南是唐太宗的书法老师,就提笔把右边的“戈”添上去了。第二大,唐太宗把这个“戬”字拿给魏征看,问他像不像虞世南的字。魏征说: “就右边的 ‘戈’像。”
虞世南(558-638),字伯施。越州余姚人。他初仕经历了陈、隋两代,入唐后受到唐太宗的礼遇,被授秘书监,封永兴县公。世称“虞秘监” “虞永兴” 。他是著名学者顾野王的学生,学识极为渊博。据说唐太宗出行,左右问带什么书随行。唐太宗说: “带书干什么,带上虞世南就行了,什么书都在他肚子里。” 当时人称为“书橱” 。他为官清正,敢于直谏,被唐太宗称为“博闻、德行、书翰、词藻、忠直,一人而已,兼是五善” 。

西安大雁塔


虞世南的书法,得自智永亲授,是正宗的二王书法嫡传。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并称“唐初四大家” 。他的书法,蕴藉含蓄,被唐李嗣真《书后品》称为 “罗绮娇春,鹓鸿戏藻” 。与当时另一大书法家欧阳询齐名,世称“欧虞” 。张怀瓘《书断》评二人优劣说: “欧之与虞,可谓智均力敌……论其成体,则虞所不逮。欧若猛将深入,时或不利; 虞若行人妙选,罕有失辞。虞则内含刚柔,欧则外露筋骨。”可以这样说,虞世南是唐初二王旧法的继承者,欧阳询是唐人楷书的开创者。
虞世南传世书迹有楷书《孔子庙堂记》 《破邪论》 《昭仁寺碑》,行书《积年帖》 《借乳钵帖》 《枕卧帖》 《翰墨帖》 《汝阳公主墓志稿》,草书《论道帖》 《前书帖》等。

为您推荐

李邕

李邕 : 欧阳询初见索靖碑,以为不好,但细细品玩,却在其下睡卧三天。与此有一点相似的是欧阳修。欧阳修不算是大书家,但却是著名的金石学家,所著《金石录》,收集金石碑版甚多,识见极高。他在《试笔》..

陆机

陆机 : 晋武帝太康十年(289),晋灭吴已经十年了。这一天,有两个风神俊朗的年轻人,从江南来到京城洛阳,去了著名学者、太常张华的家,他们就是陆机和陆云。 说起二陆,可是大大的有名,特别是陆机。他们..

智永

智永 : 毛笔是易损的,但是,要写坏一支毛笔也不容易。有一个书法家,为了学书,三十余年不下楼,写坏的笔头装了满满的五个大竹簏,每个竹簏的容积是一石! 他把这五个竹簏埋了,做成一个大冢,称之为“退..

张旭

刘德升

刘德升 : 书法是具有观赏性和实用性两重功能的。从上古的结绳记事到文字的成熟,书写由契刻范铸到毛笔书写,字体从不太规范统一的大篆发展到小篆、隶、楷、草等体,应该说进步是非常大的了。但篆、隶..

索靖

索靖 : 在一条官道上,唐初大书法家欧阳询骑着马,慢慢地走着。忽然,看见路边有一通石碑。他停下来看了看,是晋代大书法家索靖所书。他觉得索靖的书法并不如传说中那么好,笑了笑,连马都没有下,就离开..

赵文深

赵文深 : 当南方士人沉湎于温文尔雅的阴柔华美的审美趣味中的时候,北方民族却刮起了一股强悍的阳刚之风。尤其是北魏时期,大力提倡学习汉文化,又废除了魏、晋以来的碑禁,所以习学书法的人多起来,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