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借稻种谷启

    劝借稻种谷启 :

(咸丰七年清明日刊发)


(原书眉批:《周礼》大司徒以荒政十二聚万民,一曰散财。即贷种之类。)
三春欲去,五夏将来。俗语云:立夏无干谷。转眴四月十二日立夏,凡在农家,皆必须浸谷矣。顾必有谷,然后可以浸谷。若今之农家,则不但去冬之籽粒无收者,固无谷可浸。即稍有收而勉留稻种者,亦已吃完,而无谷可浸。设再当卖无物,借贷无门,则只得将田荒弃;以及贪图价贱,又求省事,但买杂粮之种种植,而不种稻者,势必在所俱有。如此,则今冬之米必少;米少,则于通县之民食、米价、冬租、生理,均属大有关碍。(凡米多,则四民皆好;米少,则四民皆坏。犹之去冬只有一二分米,则无不奇难矣。)是以余等为先事豫防、未雨绸缪之计,奉劝有力诸君子,仿照借放债米之例,凡贫农无谷可浸者,俱每田一亩,借与稻种谷五升,使可及时浸种,则今冬米可不少。即于通县之民食、米价、冬租、生理,均属大有裨益;而于自己亦有利息;且于天道,必有福报。诸公何乐而不为耶!如恐借后不还,则不妨令其央中作保,三面立据,写明如敢吞欠,即将其产另交,以价作抵。盖如此恩钱义债,而犹忍丧尽天良,不即归楚,则其人直是禽兽,不妨从重罚惩也。惟利只可加一二三,至多以加四为止,切勿加五加六,类于乘人之急,重利盘剥(如放债米,亦望如此),则非余等奉劝之本意。想诸公以仁存心,亦必不出此也。

为您推荐

向阳驱法

向阳驱法 : 一、蝗性向阳,辰东、午南、暮西,按向逐去,方易为功。此无风时则然。大要只看蝗飞向何方,即向何方驱之。故驱蝗先贵审势。 或曰:如此驱逐,应听其落于何处。余曰:落于空..

劝收纱启

劝收纱启 : (咸丰七年清明日刊发) 乡下之布,现今已得江溪桥杨氏、水渠秦氏、北七房华氏,于二月底开设花庄,放宽收换。彼地生民,已俱不患布无去处,颂声载道矣。而城中之纱,则尚积滞..

陈文恭公伐蛟说

陈文恭公伐蛟说 : (公名宏谋,字汝咨,号榕门,广西临桂人。雍正癸卯进士,官至东阁大学士,谥文恭。此任江西巡抚时作也。) 月令季夏之月,命渔师伐蛟。伐者何?除民害也。先王之爱民也至,而卫民也周。凡..

李蕃旱魃辨

真文忠公祷雨书事

真文忠公祷雨书事 : (公名德秀,字西山,福建浦城县人,宋代大儒,崇祀圣庙。) 祷祈未效不可怠,怠则不诚矣。既效不可矜,矜则不诚矣。不效不可愠,愠则不诚尤甚。未效,但当省己之未至,曰:此吾之诚浅也,..

袁一相《恤疫四议》(康熙四年)

袁一相《恤疫四议》(康熙四年) : 查疫疾之作,外不由于六气之所感,内不由于七情之所伤,实系天灾流行,疹疠为崇,沿乡传染,阖门同疾。今奉宪台有作何赈恤之谕,本司请备陈四议焉。谨案入告之章,言灾异..

捕蝗人夫

捕蝗人夫 : 昔乾隆二十五年,直督方恪敏观承因通州等处捕蝗之失,饬司道议设护田之夫,意欲官民两便,旗民一体。而窦东皋光鼐谓其立法有断不可行者四,可行而未能行者一。乃于乾隆三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