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昌族文学

    阿昌族文学 : 阿昌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梁河、陇川两县。人口 2万多人(1982)。阿昌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阿昌人一般兼通汉语和傣语,使用汉文。
  阿昌族文学主要是口头文学。神话史诗《遮帕麻与遮米麻》,在阿昌族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流传最广的是内容丰富、种类繁多、形式各异的民歌。民歌《阿昌苦》、《三石皇粮哪里来》等,反映了阿昌人民过去的苦难生活。有一种名为窝罗(又叫"大切",意为"堂屋旁边的欢乐")的民歌,多在喜庆时演唱,主人客人围着桌子,边跳边唱。窝罗有其独特的表现形式,有领唱,有随唱。随唱是重复领唱的歌词。它格调欢乐,节奏感强,较多地保留了阿昌族口头文学短小精悍,形象鲜明,语言通俗,声韵铿锵的特点。
  阿昌族民歌中数量众多、最富生活情趣的是情歌。情歌可分为三类:一类叫"相勒吉",是男女青年在野外高声对唱的山歌,一般是触景生情,即兴创作;一类叫"相作",是夜深人静,青年男女在丛林里幽会时低声对唱的情歌,内容极其丰富,包括世代流传的长篇叙事歌词,可连唱几昼夜;一类叫"相勒摩",也是对唱的情歌,调子幽雅亲切,歌词含蓄缠绵,比喻生动贴切。
  阿昌族群众中还流传着大量的神话、故事、传说。神话《狗的故事》叙述远古时代在一次毁灭性的洪水中狗的功绩;故事《谷稷》,解释阿昌族祭祀谷神的习俗;《选头人》反映氏族公社解体,向封建领主经济过渡的社会形态;《莱赢与纳康》形象地表现了阿昌族各支系间的血缘关系。流传较广的故事还有《继母》、《亲妹子与晚妹子》、《牛娃》、《哪个错找哪个》、《大象走路为什么轻轻的》等。它们反映了阿昌族人民的民族心理状态和社会道德观念。

为您推荐

中国文学

中国文学 : 发展概况   中国文学,即中华民族的文学。中华民族,是汉民族和蒙、回、藏、壮、维吾尔等55个少数民族的集合体。中国文学,是以汉民族文学为主干部分的各民族文学的共同体。   中华民族是一个..

《晚清文学丛钞》

《晚清文学丛钞》 : 近代文学作品、文学史资料汇编。包括晚清文学作品,晚清时期外国文学翻译作品,以及反映晚清文学思想变化的文论资料等,为晚清文学重要作品与资料选集。阿英(即钱杏邨)编,中华书局出版。原计划..

唐代敦煌通俗文学

唐代敦煌通俗文学 : 指敦煌遗书中的唐五代通俗文学作品。是唐五代通俗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敦煌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在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发现一批已湮没近千年的敦煌遗书,主要是唐五代时..

塔塔尔族文学

隋唐五代文学理论批评

隋唐五代文学理论批评 : 隋唐五代文学批评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级:隋及唐前期是总结、评价前代文学的历史经验教训和要求建立新文风的阶段;唐中期是文学批评的全盛阶段,表现了自己的时代特色并取得了建设性..

塔吉克族文学

塔吉克族文学 : 中国塔吉克族主要聚居在帕米尔高原东部的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族自治县,其余分布在新疆的莎车、泽普、叶城、皮山等地,约26000余人(1982)。其语言属印欧语系伊朗语族,许多人兼通维吾尔语和柯尔..

隋唐五代文学

隋唐五代文学 : 隋唐五代在中国历史上,属于封建社会中期。这是由长期的南北分裂进入统一,达到空前强盛,而最后又陷于大分裂的时期,也是封建经济和文化获得高度发展的时期。   隋朝统一中国以后,采取了一些加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