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集传》

    《诗集传》 : 《诗经》研究著作。《宋史·艺文志》著录20卷,今本 8卷。宋代朱熹(1130~1200)撰。朱熹解诗,最初信从《诗序》,后来取郑樵之说,摒弃《诗序》而就诗篇本身探索本旨。文字音义方面,则杂采毛、郑,间用齐、鲁、韩三家,以己意为取舍,不拘泥于训诂饾饤之学。《诗集传》释义简洁,明白易晓,每篇述其主旨,每章言其大意,常多新解。如认为《邶风·谷风》是"妇人为夫所弃,故作此诗,以叙其悲怨之情"。说《邶风·北风》为"言北风雨雪,以比国家危乱将至,而气象愁惨也。故欲与其相好之人去而避之"。说《小雅·都人士》为"乱离之后,人不复见昔日都邑之盛,人物仪容之美,而作此诗以叹惜之"。这些论述,都比较切近诗旨。他说《国风》是"民俗歌谣之诗","赋、比、兴"是写作手法特点,突破了《诗序》和郑玄的解释。"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这些解释简明扼要,至今仍被《诗经》研究者广泛引用。但《诗集传》因袭《诗序》之处仍不少,又常用"天理人欲"之说解释一些恋爱婚姻的诗,不免歪曲诗旨。他把男女相悦之辞说成是"刺淫"或"淫奔"之辞,表现出道学家的谬见。此外,朱熹用吴棫的"叶韵"说,往往改读求叶,来解释《诗经》的用韵,也不符合古韵。朱熹以后,说《诗》者多以《诗集传》为宗,元明以后科举取士也以《诗集传》为准。可见它对后世影响深远。
  《诗集传》现存两部宋刻本,都不全,其一藏北京图书馆,另一部原系杭州丁氏八千卷楼藏书,残存 8卷。元刻本亦存两部,其一藏北京图书馆,另一部现存台湾。明清刻本较多。《四部丛刊三编》有影印宋刊本《诗集传》20卷,尚可见原书面貌。通行的有1958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排印本。

为您推荐

《列朝诗集》

《列朝诗集》 : 明诗选本。编者明末清初钱谦益(1582~1664),字受之,号牧斋,晚号蒙叟。常熟(今属江苏)人。明万历进士。崇祯初,官礼部侍郎,弘光时为礼部尚书。入清以礼部侍郎管秘书院事。撰有《初学集》、《有学集..

《河汾诸老诗集》

《河汾诸老诗集》 : 元代房祺编。房祺,平阳(今山西临汾)人。大德五年(1301)成书时,自称“横汾隐者”。曾为河中、大同两府教授,以潞州判官致仕。著有《横汾集》。河汾亦平阳府一带,地当黄河、汾河之间,指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