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唐文》

    《全唐文》 : 唐五代文总集。清代董诰等编,修成于嘉庆十九年(1814),收唐五代作家3000余人,文18400余篇,共1000卷。以清廷内府所藏钞本《唐文》 160册为底本,并采辑《文苑英华》、《唐文粹》、《古文苑》、《永乐大典》、《四库全书》、史子杂家等书及金石碑板而成。《凡例》中说,上述各书中的"唐人之文,悉行甄录"、"单篇断简,蒐辑无遗",但实际上也有漏辑的;如清劳格就曾指出,《文苑英华》中有一些篇章为《全唐文》所未收(《读全唐文札记》)。另有一些则是因不合所谓"屏斥邪言,昌明正学,咸归正道,共登古文盛世"(《全唐文序》)的编辑意图删而不录的;如唐人小说中的《会真记》、《柳毅传》、《霍小玉传》、《周秦行纪》、《韦安道传》,就因"事关风化"、"猥琐"、"诞妄"而"遵旨削去"。尽管如此,《全唐文》仍不失为一部搜罗宏富的唐五代文总集。它较为全面地反映了唐五代文的成就,提供了大量的唐五代文学史料,对于唐五代文学和历史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全唐文》卷帙浩繁。其体例仿《全唐诗》,改变历来总集以文入类的体制,而是以文从人,各家名下再按照《文苑英华》的文体分类编排。其总体编次为:首诸帝,次后妃,次宗室诸王,次公主,次臣工,次释道,次闺秀;其十国主附五代后;至于宦官、四裔各文无可类从,附编卷末。每人之下均附有简明的作者小传,略叙里居、科第及历官始末。次序按时代先后排列,已登第者以登第之年为主,未登第及无可考者以入仕之年为主,处士则以所卒之年为主。
  《全唐文》由于有精熟唐宋史事的著名学者如徐松等人负责修纂,所以在辑录时订正了前人的不少错误。如杨炯《彭城公夫人尔朱氏墓志铭》、《伯母东平郡夫人李氏墓志铭》,过去曾误编入庾信集中,刊正改入杨炯名下;《邕州马退山茅亭记》一文,既见柳宗元《河东集》,又见独孤及《毗陵集》;卢坦之、杨烈妇二传,见李翱《文公集》,亦见李华《遐叔集》,都加以订正,归于一是。内府钞本《唐文》所误辑唐以前的宇文逌《庾信集序》、尹义尚《与齐仆射书》,唐以后的王珪《除郝质制》、冯志亨《普天黄箓大醮碑》等文,也均予删去。但另一方面,此书仍存在着误收、漏收及人名误、小传误、校勘误等不少问题。如卷三百五十七高適名下所收《皇甫冉集序》,据今人考证并非高適所作,篇名系《全唐文》修纂者所后加。又如《陋室铭》不见于刘禹锡集,至明代始为人所见,似非刘作,《全唐文》亦收入。再如《云麾李秀碑》,碑文今存较全,而《全唐文》所辑仅其残本。此外,卷四百零九崔佑甫《齐昭公崔府君集序》中的"十年三月",经考订为"十年三入"之讹,"月"字系编者所臆改。由此可见,这部总集和《全唐诗》一样,也还有不少需要整理、修订之处。
  在编辑《全唐文》时,担任总纂官的陈鸿墀,利用工作中的便利因仿宋代计有功《唐诗纪事》例,从许多资料中,把有关唐代文章的各项文献辑录成《全唐文纪事》122卷。编排上不采取《唐诗纪事》"以人系诗,以诗系事"的方法,而采取刘义庆《世说新语》的体例,把全书归为80门,分类编纂,属于文章故事性质。集中汇集有关唐文的研究资料,颇省翻检之劳,可与《全唐文》参看。《全唐文》修成后,至同治年间,陆心源利用其皕宋楼所藏书,又编成《唐文拾遗》72卷、《唐文续拾》16卷,收入陆刻《潜园总集》,补辑了不少遗文。但其后又有许多遗文陆续被发现,加上近一、二百年来出土的碑文墓志等文物,数量也很可观,可以用来补《全唐文》之不足。

为您推荐

柔石(1902~1931)

柔石(1902~1931) :   现代小说家。姓赵,名平福,后改名为平复。柔石是其笔名。浙江省宁海县人。1902年 9月28日生。父亲开小店谋生。因家境困难,柔石10岁才入学。1917年赴台州,入浙江省立第六中学。不久退学,在..

《人间词话》

《人间词话》 : 见王国维。 ..

《全唐诗》

《全唐诗》 : 唐诗总集。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三月至四十五年十月,由彭定求、沈三曾、杨中讷、潘从律、汪士纮、徐树本、车鼎晋、汪绎、查嗣瑮、俞梅10人奉敕编校,由曹寅负责刊刻事宜。   此书凡900卷,目录12卷,..

人的文学

《全宋词》

《全宋词》 : 宋词总集。今人唐圭璋编。宋人词集丛刻,始自明末毛晋《宋六十名家词》。其后,清代侯文灿刻有《十名家词集》,秦恩复刻有《词学丛书》。晚清刊刻词集之风更盛,规模也更大。王鹏运刻有《四印斋所刻词..

饶阶巴桑(1935~  )

饶阶巴桑(1935~  ) :   现代藏族诗人。云南省德钦县人。童年时随其父经历过马帮商旅生活,广泛接触藏区人民。曾当过活佛的仆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先后担任翻译、侦察员、文化教员..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 : 上古至隋的文的总集。辑校者清代严可均(1762~1843),字景文,号铁桥,浙江乌程(今浙江湖州)人。嘉庆间举人。著有《说文校议》、《说文声类》、《铁桥漫稿》等。此书共 746卷,收作者3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