骈文

    骈文 : 魏晋以后产生的一种新文体。又称骈俪文。南北朝是骈体文的全盛时期。"骈文"或"骈俪文"的名称,出现颇晚。清代李兆洛《骈体文钞序》说:"自秦迄隋,其体递变,而文无异名;自唐以来,始有`古文`之目,而目六朝之文为`骈俪`,而为其学者,亦自以为与古文殊路。"六朝骈文的句式多以四、六字句为主,但常常夹有杂言。唐代开始,骈文的句式更趋规整,出现了通篇四、六字句的骈文,所以在宋代一般又称骈文为"四六文"。
  骈文本义即对偶文的意思,是从中国古代文章中的一种修辞手法演变来的。所谓排比对偶的修辞手法,先秦诗文中已采用,两汉逐渐习用;经过魏晋,至南北朝时,形成与散体文互相区别的独立文体,当时绝大部分的文章都是骈文。唐宋以后,古文复起,但直至清末,骈文仍在流行。
  骈文的主要特点是要求通篇文章句法结构相互对称,词语对偶。在声韵上,骈文讲究运用平仄,音律和谐。修辞上注重藻饰和用典。一般说来,骈文多注重形式技巧,往往束缚内容,但运用得当,也能增强文章的艺术性。

为您推荐

常州骈文派

常州骈文派 : 屠寄编刊于光绪十六年(1890)的《国朝常州骈体文录》30卷,较早将清代常州骈文视为一个文学流派。民国(1912~1949)年间,刘成禺的《世载堂杂忆》明确提出了常州骈体文派,其“大好骈文派”条云:“顾..

《清代骈文评注读本》

《清代骈文评注读本》 : 王文濡评选。《清代骈文评注读本》编定印行于1917年。全书分两卷:卷一选录清代骈文20篇,卷二选录清代骈文30篇,总计50篇。入选作者多为名家,如吴兆骞、陈维崧、毛奇龄、刘星炜、..

《骈文类籑》

《骈文类籑》 : 王先谦编。王先谦(1842~1917),字益吾,号葵园。湖南长沙人。清同治四年(1865)进士,官至国子监祭酒、江苏学政。工于诗、古文,并治经考史,著有《虚受堂诗文集》等。《骈文类纂》编定刻行于光绪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