俳赋

    俳赋 : 赋体的一类。即骈赋。以句尾有韵脚而别于骈文。"俳"的本义是游戏。宋代称对句为"俳语",因称注重对仗的赋为"俳赋"。"骈"即对偶的意思,所以又称之"骈赋"。魏文帝曹丕说"诗赋欲丽"(《典论·论文》),表明汉末魏初作赋追求词藻华丽的趋势。其结果是讲究对偶,以为丽辞,"至魏晋群才,析句弥密,联字合趣,剖毫析厘"(《文心雕龙·丽辞》)。到南朝齐、梁后,崇尚声律,于是词藻、用事、声律都通过对偶字句表现出来,对偶更为工巧。所以元代祝尧总结说:"建安七子,独王仲宣(粲)辞赋有古风。至晋陆士衡(机)辈《文赋》等作,已用俳体。流至潘岳,首尾绝俳。迨沈休文(约)等出,四声八病起,而俳体又入于律矣。徐(徐摛、徐陵)、庾(庾肩吾、庾信)继出,又复隔句对联,以为骈四俪六;簇事对偶,以为博物洽闻;有辞无情,义亡体(指古赋)失。此六朝之赋所以益远于古。"其论大体中肯。
  魏、晋俳赋,体制未严。其特点是通篇基本对仗,两句成联,但句式灵活,多用虚词,行文流畅,词气通顺,音韵自然和谐,未讲四声八病。如曹植《洛神赋》:"于是越北沚,过南岡,纡素领,回清扬,动朱唇以徐言,陈交接之大纲;恨人神之道殊兮,怨盛年之莫当;抗罗袂以掩涕兮,泪流襟之浪浪。"基本上顺语势作流水对,有三言句、六言句及骚体句。而西晋陆机的《文赋》以六言句为主,两句对联,体制已趋严整,但句式不避参差。
  南朝俳赋的体制特点是,通篇对联,技巧出新;炼词熔典,讲究声律;渐趋四六,渐近律赋。如庾信《小园赋》:"若夫一枝之上,巢文得安巢之所;一壶之中,壶公有容身之地。况乎管宁藜牀,虽穿而可坐;嵇康锻灶,既暖而堪眠。岂必连闼洞房,南阳樊重之第;绿墀青琐,西汉王根之宅。"除连接转折的虚词外,句子字数虽有参差,但基本为四六节奏,两句一典,隔句对仗,犹如对联串缀成文。但较之唐代律赋,则四六未严,平仄欠备。所以程杲说:"四六盛于六朝,庾、徐推为首出。其时法律尚疏,精华特浑。"(《识孙梅(四六丛话)》)

为您推荐

琶杰(1902~1962)

琶杰(1902~1962) : 现代蒙古族民间歌手、民间诗人。内蒙古自治区扎鲁特旗人。 8岁给王爷当奴隶,10岁被送到寺院当喇嘛,常遭到大喇嘛毒打。曾三次出逃均被抓回,遭到严刑拷打,并被解送官府判罪。青年时代经常到寺庙..

爬山歌

爬山歌 : 中国北方民歌体裁之一。它流行于内蒙古西部、晋西北和陕北榆林地区。也叫"爬山调"、"山曲"。歌词的基本形式是:每首分上下两句,押脚韵,每句七字四拍,如"大青-山来-乌拉-山,海海-漫漫-土默-川。"根据所..

欧-苏

欧-苏 : 北宋散文家欧阳修和苏轼的并称。在北宋古文运动中,欧阳修是众望所归的领袖人物;而在他的同道和追随者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等人中,又以苏轼才气最大,成果最丰。他继欧阳修之后主盟文坛,领导古文..

《瓯北诗话》

诺比提(1697~?)

诺比提(1697~?) : 维吾尔族诗人。本名未详,诺比提是他的笔名。生活和创作时间约在17世纪末叶和18世纪初叶。出生于和阗,曾在叶尔羌(今莎车)和喀什噶尔求学。从他的作品中得知,他曾于公元1747年编订过自己的诗集。..

欧阳詹(756前~798后)

欧阳詹(756前~798后) : 唐代散文家。字行周。晋江(今福建泉州)人。贞元八年(792),与韩愈、李观、 李绛、崔群、王涯、冯宿、庾承宣为同榜进士,皆一时之选,人称"龙虎榜"。官终国子监四门助教。卒年40余。   欧阳詹..

牛峤(850?~920?)

牛峤(850?~920?) : 五代词人。字松卿,一字延峰。陇西(今甘肃)人。唐文宗宰相牛僧孺之孙。僖宗乾符五年(878)进士,历官拾遗、补阙、尚书郎。王建以节度使镇蜀,召授为判官。哀帝天祐四年(907),王建称帝,拜给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