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组缃(1908~1994)

    吴组缃(1908~1994) :   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古典文学研究家。原名吴祖襄。安徽泾县人。1908年4月5日出生于塾师兼商人的家庭。在宣城、芜湖、南京读中学期间,接受"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对新文学产生兴趣,开始在《觉悟》(上海《民国日报》副刊)与《妇女杂志》上发表《鸢飞鱼跃》等短篇。1929年前后,世界经济危机波及中国,也影响到吴家的经营,父亲在家境败落中忧愁致死。现实中的变故促使吴组缃从理论上寻找答案。考入清华大学后,在其兄吴半农等影响下,注意钻研社会科学著作,并在"九·一八"以后参加了"社会科学研究会"和"反帝同盟"。这时期发表在《清华周刊》、《文学》月刊上的小说,从《离家的前夜》到《菉竹山房》、《卍字金银花》,大多表现封建宗法制度及其意识形态对妇女、青年的压迫,艺术上显示出含蓄严谨、细致精微的特色。茅盾的《子夜》的出版开扩了吴组缃的艺术视野,他开始有意运用科学观点解剖社会生活的各种断面,在《文学季刊》等刊物上发表了小说《一千八百担》、《天下太平》、《樊家铺》以及速写《黄昏》等;并以圆熟的艺术技巧,展现了富有时代特征的凄厉郁怒的生活画面,真实有力地表现出30年代中国农村急剧破产、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情势,赢得了文坛的赞誉。这些作品收入《西柳集》(1934)和《饭余集》(1935)。1935年1月起,吴组缃应冯玉祥的邀请,担任国文教师和秘书,长达12年之久(有间断)。在此期间,创作了长篇小说《鸭嘴崂》(又名《山洪》,1946)和《铁闷子》等短篇,反映农民、士兵抗日意识的觉醒。1946至1947年随冯玉祥访美,此后任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教授、清华大学教授和中文系主任。1952年起任北京大学教授,讲授宋元明清文学史和古典小说研究等课程,发表过《〈儒林外史〉的思想与艺术》、《论贾宝玉典型形象》、《关于古典作家的世界观》、《关于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和理论》等论文。抗战期间,吴组缃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担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书记处书记、北京市文化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全国《红楼梦》研究会会长等职。

为您推荐

《西京杂记》

《西京杂记》 : 历史小说集。作者不详。《隋书·经籍志》著录为2卷,不著撰者。《旧唐书·经籍志》题葛洪撰。《郡斋读书志》著录,说:"江左人或以为吴均依托为之。"《直斋书录解题》著录作6卷,陈振孙认为乃后人所..

"五四"新文学运动

"五四"新文学运动 : 见"五四"文学革命。 ..

吴兆骞(1631~1684)

吴兆骞(1631~1684) : 清初诗人。字汉槎,号季子。吴江(今属江苏省)人。顺治十四年(1657)举人,以科场案流放宁古塔(今黑龙江宁安)20余年。友人顾贞观为他求援于纳兰性德,经性德父明珠活动,又以献《长白山赋》为康熙帝赏..

《西湖游览志馀》

"五四"文学革命

"五四"文学革命 : 从1917年初至1919年五四运动后一段时期里发生的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的文学变革。   清朝末年,曾经出现谭嗣同、夏曾佑、梁启超、黄遵宪等人倡导并实践的诗歌和散文方面的革新运动,但不久便..

吴锡麒(1746~1818)

吴锡麒(1746~1818) :   清代文学家。字圣征,号穀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四十年(1775)进士。曾为翰林院庶吉士、编修、国子监祭酒。后以亲老乞养归里。主讲扬州安定乐仪书院至终。   吴锡麒诗笔清淡秀..

《五色石》

《五色石》 : 清代小说集。全称《笔炼阁编述五色石》,署"笔炼阁编述"。《禁书总目》"应毁徐述夔悖妄书目"中有《五色石传奇》,而《五色石》卷八卷后总评有"笔炼阁主人尚有新编传奇",疑"笔炼阁主人"即徐述夔。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