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禧(1624~1681)

    魏禧(1624~1681) : 清代散文家。字冰叔。一字叔子,号裕斋。宁都(今属江西)人。明末诸生,明亡后隐居翠微峰,所居之地名勺庭,人又称他为"勺庭先生"。后出游江南,入浙中,以文会友,并传播其明道理、识时务、重廉耻、畏名义的学说,结纳贤豪,以图恢复。康熙间,举博学鸿词,不应,逝于?镏荨?
  魏禧自言"少好《左传》、苏老泉(洵),中年稍涉他氏。然文无专嗜,唯择吾所雅爱赏者"(《与诸子世杰论文书》),他的文章有凌厉雄杰、刚劲慷慨之气。内容多表彰民族节义人事,叙事简洁,又善议论。清初,人称魏禧、侯方域、汪琬为散文三大家。魏禧尤重气节,束身砥行,"以经济有用之文学,显天下百余年"(尚熔《书魏叔子文集后》)。史论如《隽不疑论》、《蔡京论》、《续续朋党论》等,善评古人的是非得失与成败。传记如《江天一传》、《刘文炳传》、《朱参军家传》、《邱维屏传》、《大铁椎传》等,文笔简炼,叙事如绘。此类文章大多表彰志节之士,显示出强烈的民族意识。他论文强调"积理"和"练识"。所谓"积理"即要从生活实践的各个方面"酝酿积蓄,沉浸而不轻发",使发而为文章,"大小深浅,各以类触,沛乎若决陂池之不可御"(《宗子发文序》)。所谓"练识",即"博学于文,而知理之要;练于物务,识时之所宜"(《答施愚山侍读书》),他认为掌握了这样的"为文之道",文章才能在"至平至实之中"发前人之所无,成为"卓然自立于天下"的"奇文"。总的说来,魏禧散文长于议论、叙事,"踔厉森峭而指事精切"(宋荦《三家文钞序》)。但也有些则是轻率速成之作,流于庸滥,曾受到钱澄之、王庆麟等人的规劝和批评。
  魏禧也能诗,有沉郁雄健之气。如《读〈水浒〉》,歌颂梁山英雄能够同饥寒、共生死,同时鞭挞以诗书道德掩其恶的当世权贵;《卖薪行》、《出廓行》、《入廓行》、《从征行》、《孤女行》等篇则反映了当时贫民的生活图景,也显示出作者对世事的沉痛感触。
  魏禧与其兄祥、弟礼,都能文章,世称"三魏"。他们的文集合编为《宁都三魏全集》。
  著有《魏叔子文集》22卷,《诗集》8卷,《日录》3 卷,《左传经世》10卷,《兵谋》、《兵法》各 1卷,《兵迹》12卷。


为您推荐

魏巍(1920~  )

魏巍(1920~  ) :   现代散文家、小说家。原名鸿杰,曾用笔名红杨树。河南郑州人。1920年3月6日生。家境贫寒,读过免费的平民小学及简易乡村师范。抗日战争爆发后,到山西前线参加八路军,后到延安,曾在抗日军政..

王筠(481~549)

王筠(481~549) : 南朝梁文学家。字元礼,一字德柔。祖籍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王僧虔之孙。曾任昭明太子萧统的属官。梁武帝中大通三年 (531),萧统卒,出为临海太守。还京,任秘书监、太府卿、度支尚书、太子詹事。侯..

魏收(505~572)

魏收(505~572) : 北朝齐历史学家、文学家。字伯起,小字佛助。鉅鹿(今河北平乡一带)人。他15岁已能属文,显露才华。入仕后,曾任太学博士等职。26岁迁散骑侍郎,典起居注,并修国史,兼中书侍郎。在东魏,官至秘书监,兼著作郎,..

王禹偁(954~1001)

魏夫人

魏夫人 : 北宋女词人。即曾布妻魏氏。襄阳(今湖北襄樊)人。名字及生卒年均不详,生平亦无可考。曾布参与王安石变法,后知枢密院事,为右仆射,魏氏以此封鲁国夫人。弟魏泰,著有《临汉隐居诗话》、《东轩笔录》。她的词..

《王幼玉记》

《王幼玉记》 : 宋代传奇小说。作者柳师尹,原署淇上人,生卒年、籍贯、字号均不详。此篇收入刘斧《青琐高议》前集卷十。题下原注"幼玉思柳富而死",鲁迅校录《唐宋传奇集》删去此注。   本篇写王幼玉随父流落衡..

王统照(1897~1957)

王统照(1897~1957) :   现代小说家、诗人。字剑三,主要笔名有韦佩、默坚、卢生等。山东省诸城县人。自幼受到民族传统文化的熏陶,嗜读《红楼梦》、《聊斋志异》等小说,喜爱李商隐、温庭筠的诗作。1916年,开始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