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鹏运(约1848~1904)

    王鹏运(约1848~1904) : 近代词人。字佑遐,一字幼霞,自号半塘老人,晚年又号鹜翁、半塘僧鹜。广西临桂(今桂林)人,原籍浙江山阴。同治九年(1870)举人。十三年(1874),为内阁中书,升内阁侍读。先后直实录馆。光绪十九年(1893),授江西道监察御史,后为礼科掌印给事中,弹劾谏诤有直声。他支持并参与康有为的改良主义运动,康未受知于光绪帝之前,奏折多由他代上。他屡次抗疏言事,几罹杀身之祸。光绪二十八年,离京南下,寓扬州,主仪董学堂,并执教于上海南洋公学,最后客死于苏州。
  王鹏运初嗜金石,20岁后始专一于词。与郑文焯、朱孝臧、况周颐称"晚清四大家"。由于他大力倡导词学,且能奖掖后辈,著名词人文廷式、朱孝臧、况周颐等均曾受其教益。成就突出,在词坛声望很高,向被尊为"晚清四大家"之冠。他力尊词体,尚体格,提倡"重、拙、大"以及"自然从追琢中来"等,使常州词派的理论得以发扬光大,并直接影响当世词苑。况周颐的《蕙风词话》许多重要观点,即根源于王氏。晚清词学的兴盛,王氏起了重要作用。
  朱孝臧评王鹏运的词作,"导源碧山(王沂孙),复历稼轩(辛弃疾)、梦窗(吴文英),以还清真(周邦彦)之浑化"(《半塘定稿序》),大体是符合实际的。其早年词与王沂孙为近,多写身世之感,如〔百字令〕《自题画像》等。甲午至辛丑间(1898~1901)身为谏官,并与文廷式等唱和,颇有伤时感事之作,词风近辛弃疾。如〔祝英台近〕《次韵道希感春》、〔谒金门〕"霜信骤"、〔满江红〕《送安晓峰侍御谪戍军台》等,苍凉悲壮,饶有壮夫扼腕之概。他同朱孝臧、刘伯崇合作的《庚子秋词》,也不乏对国势衰微的深沉悲愤。但是,他的作品,更多的还是反映了对清廷江河日下趋势的无可奈何的哀叹。有的词用典过多,不免流于晦涩。
  王鹏运用了30年的时间,校勘《花间集》以及宋元诸家词为《四印斋所刻词》和《四印斋汇刻宋元三十一家词》,又校刻《吴梦窗词》。他用汉学家治经治史的方法以治词,校勘精审,向为学者所称道。


  著有《袖墨集》、《虫秋集》、《味梨集》、《鹜翁集》、《蜩知集》、《校梦龛集》、《庚子秋词》、《春蛰吟》、《南潜集》,统名《半塘词稿》。晚年删定为《半塘定稿》2卷,《剩稿》1卷。

为您推荐

王闿运(1832~1916)

王闿运(1832~1916) : 近代学者、诗人。字壬秋,一字壬父,晚号湘绮,时称湘绮老人。湖南湘潭人。咸丰二年(1852)举人。自少笃志苦学,遍治经史及百家之言。初受山东巡抚崇恩聘,开馆讲授。后入京,就尚书肃顺聘。太平天..

王九思(1468~1551)

王九思(1468~1551) : 明代文学家。字敬夫,号渼陂。陕西鄠县人。弘治九年(1496)进士。选为庶吉士,后授检讨。其间,李梦阳、何景明、康海等人陆续来北京,相聚讲论,倡导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史称"前七子"。正德四年(1509..

王建(约767~约831后)

王建(约767~约831后) : 唐代诗人。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门第衰微,早岁即离家寓居魏州乡间。20岁左右,与张籍相识,一道从师求学,并开始写乐府诗。贞元十三年(797),辞家从戎,曾北至幽州、南至荆州等地,写了一些..

王俭(452~489)

王骥德(?~1623)

王骥德(?~1623) : 明代戏曲作家、曲论家。字伯良,一字伯骏,号方诸生,别署秦楼外史。会稽(今浙江绍兴)人。王骥德是徐渭的弟子。与沈璟也过从甚密,曾为沈璟的《南九宫十三调谱》作序。他还在声韵方面得到过孙如法的..

王绩(585~644)

王绩(585~644) : 唐代诗人。字无功。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隋大业(605~616)中举孝悌廉洁科,授秘书省正字。出为六合县丞。因嗜酒被劾去职。唐初,以前朝官待诏门下省。曾任太乐丞。不久,即弃官而去,隐居东皋,自号..

王寂(1128~1194)

王寂(1128~1194) : 金代文学家。字元老。蓟州玉田(河北玉田)人。海陵炀王天德三年(1151)进士。历任太原祁县令、通州刺史、中都副留守、中都路转运使等职。卒谥文肃。   王寂是金代中叶的重要作家,工诗文。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