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秉忠(1216~1274)

    刘秉忠(1216~1274) : 元代政治家、作家。初名侃。字仲晦。原籍瑞州(今江西高安)。曾祖于金朝时在邢州任职,因此移居邢州。
  蒙古王朝灭金后,刘秉忠出任邢台节度府令史,不久就归隐武安山,后从浮屠禅师云海游,更名子聪。元世祖忽必烈即位前,注意物色人才,他与云海禅师一起入见,忽必烈把他留在身边,商议军国大事。即位后,国家典章制度,他都参与设计草定。拜光禄大夫太保,参领中书省事,改名秉忠。
  刘秉忠曾经建议忽必烈,取《易经》"大哉乾元"之意,将蒙古更名为"大元",忽必烈采纳了,这就是元王朝命名所由来。
  刘秉忠的作品有诗、词和散曲。他的诗流露出三种思想感情:一是归隐,如《寓桓州》、《痴坐》、《谩成》。二是有用世之心,如《对镜》、《秋感》。三是在政治斗争尖锐时,感到进退两难,如《蜀先主孔明》、《留燕》。《元史》称他的诗作,萧散闲淡,和他的人品、风度一样。
  刘秉忠的词表现的思想感情,和他的诗作基本是一致的。不过更加清冷,在《好事近》中说:"一曲竹枝歌罢,满襟怀冰雪。"
  刘秉忠敬仰元好问,他有《读遗山诗》10首,其中有两句说:"自古文章贵辞达,苏黄竟不在新奇。"其实这也是他的创作追求,明白晓畅而不追求新奇,正是他的诗歌的特点。但同时也带来平淡而缺乏诗味的缺点,他的有些诗作还给人以诗句粗厉之感。元中叶时虞集和苏天爵等人批评中统、至元年间诗歌有粗疏笨厉之病,当是针对包括刘秉忠在内的一些作家而言的。刘秉忠的词宗豪放派,但偏于直露,这也是元代早期词作存在的普遍性弱点之一。
  刘秉忠著有诗集《藏春集》6卷,另有散曲12首,其中较好的有〔南吕〕《乾荷叶》和〔双调〕《蟾宫曲》。《蟾宫曲》是吊古伤今之作。《乾荷叶》保留着初期散曲的民歌风味:"乾荷叶,色苍苍,老柄风摇荡。减了清香,越添黄。都因昨夜一场霜,寂寞在秋江上。"
  专门著录元代曲家的钟嗣成《录鬼簿》把刘秉忠列为"前辈名公乐章传于世者",可见他也是元代早期的著名散曲作家。

为您推荐

《列朝诗集》

《列朝诗集》 : 明诗选本。编者明末清初钱谦益(1582~1664),字受之,号牧斋,晚号蒙叟。常熟(今属江苏)人。明万历进士。崇祯初,官礼部侍郎,弘光时为礼部尚书。入清以礼部侍郎管秘书院事。撰有《初学集》、《有学集..

刘逖(525~573)

刘逖(525~573) : 北朝齐诗人。字子长。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早年好游猎,后发愤读书,"留心文藻,颇工诗"。北齐文宣帝初年,为定陶令。废帝时曾奉命使梁。武成帝时,又再次为聘陈使主。曾任中书侍郎、给事黄门侍..

《良友文学丛书》

《良友文学丛书》 : 现代文学丛书。赵家璧主编。共40种,以小说为主,兼收散文和文艺论著。1933年1月至1937年6月,由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出版。   1932年秋,良友图书印刷公司由赵家璧任文艺编辑,并得到鲁迅的关怀..

梁有誉

刘宾雁(1925~  )

刘宾雁(1925~  ) : 现代散文作家。曾用笔名刘浏、刘克、申明、刘子安、金大白。吉林长春人。1925年2月7日生。幼年因国乱家贫,几度辍学。1946年在哈尔滨、沈阳等地从事青年工作和教育活动,曾翻译过一些苏联文..

《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 : 清代文言短篇小说集。蒲松龄撰。通行本为16卷,共400余篇。后来续有发现,合计近500篇。卷首有康熙十八年(1679)作者所作《自志》,可知书在作者40岁左右已基本完成,以后又几经修改增补。   故事来..

联句

联句 : 古代作诗的方式之一。即由两人或多人共作一诗,联结成篇。旧传最早的联句始于汉武帝时《柏梁台诗》,全诗七言,26句,分别由26人出句,一句一意,相联而成,每句用韵,后人又称其为"柏梁体"。但据后人考订,此诗系伪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