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仲宣诔》

    《王仲宣诔》 :

三国魏曹植撰。原文见于《文选》卷五十六、《艺文类聚》卷四十八、《全三国文》卷十九。王粲卒于建安二十二年(217),此文撰于此年,表达了曹植对王粲的敬仰与思念之情。

开篇为序,表达哀伤之情和作诔的意图:“何以赠终?哀以送之。”正文仍然采用先述德的范式,重点讲述王粲三代皆功名显赫。亦从追溯其远祖始“公高建业,佐武伐商。爵同齐鲁,邦祀绝亡。流裔毕万,勋绩惟光”,说明王粲的家世渊源。其次述王粲德行才智,赞其“既有令德,材技广宣。强记洽闻,幽赞微言。文若春华,思若涌泉。发言可咏,下笔成篇”。接着哀叹其征行途中不幸病亡,“寝疾弥留,吉往凶归”。与以往的诔文相比,曹植此文看似遵循前人之诔制——述德行,赞才智,表哀伤。但接下来曹植把笔墨重点放在个人情绪的宣泄之上,叙其与王粲相交甚深: “思荣怀附,望彼来威。如何不济,运极命衰。”“吾与夫子,义贯丹青。好和琴瑟,分过友生。”用一个“呜呼哀哉”表达失去挚友之痛,接着又用了一个“呜呼哀哉”重复抒发悲痛之情:“翩翩孤嗣,号恸崩摧。发轸北魏,远迄南淮。经历山河,泣涕如颓。哀风兴感,行云徘徊。游鱼失浪,归鸟忘栖”,多重比喻,反复描摹自己失友之痛楚情形。作者回忆与王粲的昔日友情“好和琴瑟,分过友生”,想起二人昔日宴会上曾经的戏言“予戏夫子,金石难弊”,作者更是感叹“人命靡常,吉凶异制”,情感也更加强烈。最后以“倘独有灵,游魂泰素。我将假翼,飘摇高举。超登景云,要子天路”,表达了再次与好友相会的愿望,以相聚之乐衬失散之悲,黯然神伤。

作者用真挚的语言表达了极其强烈的哀伤之情,诔文的重心由述德转向写哀,使诔文的抒情性与文学性大大增强。由于文章情真词哀,读之令人动情。明人孙矿(闵齐华《文选瀹注》卷二十九引):“虽是常意,然开口点出中的,紧切有力,风骨苍然,正无待搜异。”(《文选集评》卷十四)近人谭献批云:“此书家谓中锋也,不尚姿致而骨干伟异。‘感昔’一节,后人多从此悟入。”(《骈体文钞》卷二十六)


为您推荐

舒位

舒位 : 祖籍直隶大兴(今属北京),生长于吴县(今江苏苏州)。14岁随父任居广西永福县,官舍后有铁云山,因而自号铁云山人。乾隆五十三年(1788)恩科举人,以后九上春官都名落孙山。一生坎坷,家境贫寒,多以馆幕为生,四处..

《博弈论》

《博弈论》 : 三国吴韦曜撰。原文见于《三国志·韦曜传》,又见于《文选》卷五十二、《艺文类聚》卷七十四、《全三国文》卷七十一。根据《三国志》记载,本文为韦曜任太子中庶子时所作,当时蔡颖“性好博..

雷鋐

雷鋐 : 福建宁化人。自幼承袭家学,研穷经义。入福州鳌峰书院,受学于理学名儒蔡世远,究心性理之学。雍正元年(1723)中举人,十一年成进士,改庶吉士,直上书房,历官通政司通政使、浙江学政、江苏学政、左副都御史..

申涵光

《马汧督诔》

《马汧督诔》 : 西晋潘岳撰。原文见于《文选》卷五十七。这篇文章是记元康七年(297)雍州氐、羌等族作乱,晋军屡败,马敦困守汧县(今陕西千阳)孤城,经过苦战,终于保全了城池,但他立下大功以后,却遭人嫉妒而被加以..

查慎行

查慎行 : 海宁(今属浙江)人。查氏为海宁名门望族。查慎行少年聪慧,“五岁能诗,十岁作《武侯论》,同邑范骧称为旷世奇才。”(《两浙輶轩录》卷十《杭州府志•文苑传》)康熙十年(1671),应童子试。二十三年,始入查..

高允

高允 : 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人。其父高韬,少以英朗知名,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平中山时,曾以韬为丞相参军。高韬早卒,高允少孤夙成,有奇度,清河崔玄伯见而异之,叹曰:“高子黄中内润,文明外照,必为一代伟器,但恐吾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