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群雅》

    《岭南群雅》 :

中国清代刘彬华编。刘彬华(1771~1829),字藻林,号朴石,广东番禺人。选编《岭南四家诗钞》《岭南群雅》。《岭南群雅》凡8卷,《初集》3卷,《二集》3卷,《初补》上、下2卷。成书于嘉庆十八年(1813),辑选乾隆(1736~1796)初年至嘉庆(1796~1820)中期广东93位诗人的1576首诗作。

岭南,广东旧属岭南道;群雅,意谓众多俊贤雅士,取西汉司马相如《上林赋》“载云罕,掩群雅”句意。《岭南群雅》选诗以精审取胜。刘彬华自序云:“夫人情狃于近习,不能远揽,而是古非今者,又或舍目前之宝,而不以为奇。”故《岭南群雅》选录对象定位在“当代”。以成书之时诗人之存殁分《初集》和《二集》。《初集》收殁者,自冯敏昌起,凡30人;《二集》收存者,自宋湘起,凡43人;《初补》2卷增补20人,不论存殁,成书时前三家已经谢世。大家或名家置于卷首,作为分卷的标志;各卷内以科第次序排列,诸生附于卷末。仿朱彝尊《明诗综》例,以编者自撰诗话附录于作者小传之后,成小传、诗话、作品三位一体的模式。小传文字简要,一般包括字号、籍贯、生平和著述。诗话属评传类,偏重纪事,主要介绍诗人的交游、品行、学诗经历、创作风貌,乃至生活片断,最后附带选诗缘由等。除此以外,或摘句赏析,或引名家评语,因人而异。诗话内容不乏精辟独到的见解,常被当时或后世评论家引用。

《群雅岭南》开创了广东诗歌总集与诗话结合的先例,后世很多总集效仿此例,体现了总集编纂理念从搜佚保存向批评总结和宣传的转变。


为您推荐

岭南三子

岭南三子 : 冯敏昌(1747~1806),字伯求,一字伯子,号鱼山,钦州(今属广西)人,乾隆四十三年(1778)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四十九年充会试同考官,历官刑部主事等职。性笃孝友,学务力行,道德粹然,为人伦模范。喜金石文字,诗书画..

岭南七子

岭南七子 : 陈恭尹(1631~1700),字元孝,晚号独漉子,顺德人。身怀家国之恨,南渡北上,寻机抗清,以遗民终老。其诗雄郁苍凉,咏史诗最为人称道。著有《独漉堂集》。梁佩兰(1629~1705),字芝五,号药亭,南海人,顺治十四年(1..

《岭南逸史》

《岭南逸史》 : 共28回。题“花溪逸士编次”。孙楷第《中国通俗小说书目》著录本书,言“清黄耐庵撰”。黄耐庵,名岩,号耐庵子。嘉应州(今广东梅县)桃源堡人,约生活于乾嘉间,行医为业。著有《医学精要》《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