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 : 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即魏武帝。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曹操20岁时,举孝廉为郎,授洛阳北部尉,执法严厉,不避豪强。黄巾起义爆发后,任骑都尉,因参加镇压起义,迁济南相。后起兵讨伐董卓,迎汉献帝刘协迁都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灭吕布、袁绍等宦官丞相,成为北方统一后的实际统治者。赤壁大战后,与孙权、刘备形成三国鼎立局面,后封为魏王。病逝于洛阳,曹丕称帝后,追尊为魏武帝。他崇尚刑名,抑制豪强,用人唯才;兴修水利,屯田北方。精通兵法,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摘要》。曹操对文学、书法、音乐都有较深的修养。但他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诗歌上。其诗均为乐府诗体。常以旧调旧体来表现新的内容,反映现实是其诗歌的特点。其诗或描写社会动乱、人民疾苦,如《蒿里行》、《苦寒行》等;或抒发雄心壮志、远大理想,如《短歌行》、《龟虽寿》等。诗歌具有慷慨悲凉的艺术风格。他的散文善于以质朴简约的语言直抒胸臆,在内容与形式上不受传统的约束,文风清峻通脱,豪迈雄健。现有中华书局辑校的《曹操集》。
- 欢迎来到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