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为 : 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字广厦,号长素。广东南海人。青年时期跟随朱次琦学习三年,后又回家乡自学四年,除研究史学、佛学外,又读了许多西方书籍,逐渐感到“西人治国有方”,并开始大讲西学,接触实际政治。光绪十四年(1988),赴京师应顺天乡试落第,鉴于中法战争后国势日衰,于九月康有为发愤上万言书,提出“变成法、通下情、慎左右”。书受阻未能上达,但对当时朝野震动很大。1895年康有为与梁启超一同入京参加进士考试,正值中日战争后,李鸿章与日本签定协议割让辽、台,赔款2万万两。引起全国大哗,康有为联合十八省举人于松筠、庵集议,参与上书联名者共1200余人,这就是有名的“公车上书”。康有为前后共上书7次。但百日维新运动,终因顽固派的阻挠而失败。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流亡到国外,继续坚持君主立宪的保皇立场,拒绝与孙中山革命派合作。后避居印度大吉岭,除写《大同书》外,还写有其它著作。1911年辛亥革命胜利后,曾回国,但仍坚持反对国民革命,受到孙中山的指责。康有为属于今文经学派,著作丰富,代表作有:《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大同书》等。康有为的文学著作主要是诗,多在流亡海外时所作。也有一些政论性的散文。
- 欢迎来到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