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心刻骨写民病

椎心刻骨写民病 : 杜甫于乾元二年(759),自洛阳回华州,途经新安、石壕、潼关等地,目击百姓的苦难离乱,他“上悯国难,下痛民穷”(杨伦《杜诗镜铨》语),便写成“曲折凄怆,直堪泣鬼神”(邵长蘅语,《唐宋诗举要》引)的六首诗:《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简称“三吏”、“三别”。“‘三吏’夹带问答叙事,‘三别’纯托送者、行者之词。”(浦起龙《读杜心解》卷一)以《石壕吏》最能写出离乱兵役之苦。仇兆鳌谓:“诗云三男戍,二男死,孙方乳,媳无裙,翁逾墙,妇夜往。一家之中,父子、兄弟、祖孙、姑媳,惨酷至此,民不聊生矣。当时唐祚亦岌岌乎哉!”(《杜诗详注》卷七)“三吏”“三别”不仅写了“男女旷怨室家离别,父子夫妇不相保”(刘克庄《诗话新集》语)的情景,且“随意立题,尽脱去前人窠臼”(杨伦《杜诗镜铨》语),独创新题乐府一体,成为中唐新乐府诗的先导。

为您推荐

《刻骨铭心》

《刻骨铭心》:公刘着。作家出版社1987年4月版。6.4万字。辑录诗人写于1984年至1985年的诗作65首。在这些藉人凭物、抒怀咏志的字里行间,留下了诗人遍游河北、山东、安徽等地的踪迹,留下了民族英杰的身影,歌颂了美好与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