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愤着书

发愤著书 : 司马迁受“宫刑”后,曾心灰意冷想到了死。在《报任安书》中,他以无比激愤的心情,叙述了自己蒙受宫刑的耻辱,倾吐了他内心的痛苦和不满,说明了自己“隐忍苟活”的原因,表达了他“就极刑而无愠色”,坚持完成《史记》创作的决心。他总结道:“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氐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从先圣先贤的遭遇中他看到了自己的出路,于是以平常心对待自己的悲惨遭遇,决心忍辱负重以完成自己著作的宏愿。他通过对古之圣贤的列举,诉说自己的观点,总结出“发愤著书”的理论。

为您推荐

发愤说

发愤说 : 中国古代关于优秀作品产生原因的一种说法。亦称孤愤说。屈原《惜诵》有"发愤以抒情";《淮南子·训齐俗》也有"愤于中而形于外"。司马迁继承了这些说法,并根据自己的切身遭遇,提出了发愤说。司马迁认为,..

发愤著书

发愤著书 : 指将忧愤不平视为驱使作家投入文学创作活动的内在动力的源头,可上溯至《诗经》“心之忧矣,我歌且谣”(《诗经·园有桃》)。孔子提出的“诗可以怨”(《论语·阳货》)也是这一认知的例证。“发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