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声

鼓声 : 散文。萧乾著。发表于1981年7月24日《人民日报》。作者一开始就写道:“在所有的乐器中,鼓同我这一生关系似乎更为密切些。”接着按时间顺序叙述了这种“关系”:孩提时代的“拨浪鼓”,曾给儿时的生活带来无限快活,而收旧货商贩的摇鼓,却夺走了穷人家最后一点生活用品;母亲去世时,听到的是和尚念经的鼓钹之声,而新中国成立时,成千的腰鼓敲出了美好的祝愿之声;土改时,鼓声表达了翻身农民的狂喜之情,而到了“文化大革命”中,鼓声突然变成了对自己人的威胁。“四人帮”被粉碎后,鼓恢复了正常的用途。作者最后希望“让马达和电子的声音压倒鼓声”,表露了一种对安定团结、加紧四化建设的急切心情。鼓声不仅贯穿了作者大半生的经历,也联结了中国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为您推荐

一九三六年春在太原

一九三六年春在太原 : 报告文学。宋之的著。发表于1936年9月《中流》创刊号。作品以1936年军阀阎锡山在山西残酷迫害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为背景,通过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揭露了反动统治者残酷愚昧的统治以及人们在白色..

愿化泥土

愿化泥土 : 散文。巴金著。发表于《现代作家》1984年第1期。这是一首华夏赤子唱给“亲爱的祖国和人民”的赞歌,也是一首充满着忏悔意识的心灵之歌、奋进之歌。作者先从一首《那就是我》的歌曲引出对童年和家乡的回忆,..

无名氏

无名氏 : 散文。柯灵著。发表于《上海文学》1982年第4期。作品着重刻画了五六十年前乡下草台班中无名艺人的形象。扮演《伐子都》中公孙阏的一位无名艺人,武功扎实,表演精湛,他随着戏班走遍山坞水涯、穷乡僻壤,为广大..

中国的一日

饿乡纪程

饿乡纪程 : 报告文学集。瞿秋白著。商务印书馆1922年9月出版。原名为《新俄国游记》。全书分16节。记述作者以《晨报》记者身份于1920年10月去莫斯科的见闻和观感。作者说:“篇中所写,原为著者思想之经过;具体而论,是..

海外华人作家散文选

海外华人作家散文选 : 散文集。木令耆编。花城出版社、三联书店香港分店1986年3月出版。全书24万字,共收19位海外华人作家的53篇散文。主要有廖汇《心声》等3篇、张错《醉里挑灯看剑》等2篇、许达然《六十三街》等6篇..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 散文。王小波著。发表于《三联生活周刊》1996年第11期。文章首先描写自己插队时喂养过猪、牛的种种被设置的生活常态,进而描写那只特立独行的猪。这只猪能跳到猪圈的房顶去晒太阳,还能模仿各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