烦扰的一日

烦扰的一日 : 散文。萧红著。作于1933年12月,发表于同年12月《国际协报》副刊《国际公园》,收于散文集《桥》。写作者摆脱家庭羁绊,在哈尔滨过漂泊生涯时的所见所感。先写一个昏聋的老人跪在冰冷的人行道上喃喃自语,向天祈祷。作者见状产生恻隐之心,回屋把积下的旧报纸放到老人面前,“为的是他可以卖几个钱”,但随即又责备自己做了一件庸俗的蠢事。接着写在邻居家遇见一个瓷人样的、缠着小脚、穿着毛边鞋子的妇女。她才24岁,但表情呆滞,因不堪丈夫打骂和造谣行骗,决定出来当女佣。作者计量这个瓷器样的老妈“怕是一会就要被辞退”。不出所料,邻居用三角钱把她打发了。当作者带着包袱离开邻居家时,觉得“包袱中好像裹着一群麻烦的想头”,走到家门口,见老人还跪着向天祈祷。作品描绘底层者的人生图景,诅咒旧社会制度的不合理,表达因此引起的“烦扰”情愫。文笔细腻,感情深沉。

为您推荐

桃源与沅水

桃源与沅水 : 散文。沈从文著。发表于1935年《国闻周报》第12卷第11期。收于《湘行散记》。文章写当地那些出卖肉体的女性和船工舵手的悲苦生活。桃源有无数妓女,使当地政府获得一笔数目可观的税收。只要她们身体还能..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 杂文。鲁迅著。发表于1934年10月《太白》半月刊,收于《且介亭杂文》。在日军侵华三年后,平津、华北形势危急,国民党政府为开脱罪责,利用宣传工具,把自己的卖国行为推之于“中国人失掉了自信..

拿来主义

拿来主义 : 杂文。鲁迅著。发表于1934年6月7日《中华日报》副刊《动向》。作者针对国民党政府一贯推行的卖国主义政策(“送去主义”),以及帝国主义一贯推行的殖民主义政策(“送来主义”),响亮地提出了“拿来主义”的..

清贫

雷雨前

雷雨前 : 抒情散文。茅盾著。作于1934年夏秋之交。收于1935年出版的《速写与随笔》,见《茅盾文集》第2卷。从“清早起来”起笔,写雷雨前闷热的特征:“满天里张着个灰色的幔”,“浑身的毛孔全都闭住,心口泛淘淘,像要呕..

肉腿

肉腿 : 散文。丰子恺著。作于1934年。收于《车厢社会》,上海开明书店1935年出版。在酷热的暑天,作者雇船去赶火车途中,觉得船室里的事物样样“不称心”。后来看到了十八里运河两岸一场抗旱的“伟观”:数千百踏水车的..

书塾与学堂

书塾与学堂 : 自传体散文。郁达夫著。发表于1935年1月《人间世》第19期。收于《郁达夫散文集》。散文回忆作者少年时代上书塾与县立小学堂的若干生活片段。写书塾生活,无论是读书时将“身体的死劲摇摆与放大喉咙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