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感觉派 : 小说流派。二十年代产生于日本,强调直觉和主观感受,力图把主观感觉、印象渗透溶合到客体描写中去,以快速节奏和特殊手法表现现代大都市生活。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刘呐鸥最先向国内介绍该派小说,并开始采用新感觉派的手法创作小说。此后,穆时英、施蛰存等人也自觉探索中国新感觉派的创作道路。1932年5月《现代》杂志创刊,标志着中国新感觉派的形成。代表作品有刘呐鸥的短篇小说集《都市风景线》和穆时英的短篇小说集《公墓》、《白金女体塑像》、《圣处女的感情》等。
- 欢迎来到文学网!
新感觉派 : 小说流派。二十年代产生于日本,强调直觉和主观感受,力图把主观感觉、印象渗透溶合到客体描写中去,以快速节奏和特殊手法表现现代大都市生活。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刘呐鸥最先向国内介绍该派小说,并开始采用新感觉派的手法创作小说。此后,穆时英、施蛰存等人也自觉探索中国新感觉派的创作道路。1932年5月《现代》杂志创刊,标志着中国新感觉派的形成。代表作品有刘呐鸥的短篇小说集《都市风景线》和穆时英的短篇小说集《公墓》、《白金女体塑像》、《圣处女的感情》等。
叫我如何不想她 : 原名《情歌》。抒情诗。刘半农作。载1923年9月16日《晨报副刊》。作者1920年赴英国留学,身处异国,对祖国和亲人无比想念,把对祖国怀念之情,比作怀念爱人的心情,以“想她”之心“想家”,以“..
尝试集 : 诗集。胡適著。上海亚东图书馆1920年印行,收诗五十二首,附录《去国集》旧体诗二十二首。1922年刊行第四版,收诗四十八首,其后便以此版行世。为最早出版的新诗集。作于1916、1917年的,大多为五七言旧..
女神 : 抒情诗集。郭沫若著。上海泰东图书局1921年出版。书名下注明“剧曲诗歌集”。共收1916—1921年诗作五十六首,另有序诗一首。集中已包括五四前夕、五四高潮、五四落潮三个时期的作品,故思想内容与艺术风..
为幸福而歌 : 诗集。李金髮著。商务印书馆1926年出版。收诗一百十一首。作者在《弁言》中称“这集多半是情诗,及个人牢骚之言”。其中《给Z.W.P》、《恸哭之因》、《在生活的摇篮里》等描写爱情上的温爱和磨难..
志摩的诗 : 抒情诗集。徐志摩著。1925年自费排印聚珍仿宋版线装本(上海中华书局代印)。收1922—1925年的诗作五十五首。上海新月书店1928年重排平装本刊行(删去十五首)。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据线装本重排,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