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適 : 诗人、学者。原名洪骍,字適之。安徽绩溪人。1906年在上海就读于中国公学。1910年留学美国,先后在康奈尔大学、哥伦比亚大学修习农学、哲学、文学,深受杜威的实用主义影响。1917年1月在《新青年》杂志发表《文学改良刍议》,对后来的文学革命运动产生很大影响。同年于哥伦比亚大学毕业,获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任北京大学教授,参加《新青年》编辑工作,又相继发表《历史的文学观念论》、《建设的文学革命论》等文章,大力倡导文学革命。1920年出版第一部白话诗集《尝试集》,积极推动新诗的发展。同年起开始研究《水浒传》、《红楼梦》等古代白话小说,并介绍欧美文学作品和理论。五四运动后,思想日趋保守。1922年创办《努力周刊》和《读书杂志》,提倡“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反对马列主义在中国传播,鼓吹改良主义。1926年游历欧美,在各国讲学。1928年任中国公学校长兼文理学院院长。同年与徐志摩等创办《新月》月刊。1931年回北京大学任文学院院长兼中文系主任。1932年创办《独立评论》,发表支持国民党政权的文章。抗战期间一直担任驻美大使。1946年任北京大学校长。1949年到美国,次年任普林斯顿大学葛斯德图书馆馆长。1958年回台湾任“中央研究院”院长。著述丰富,有《中国哲学史(上卷)》、《中国哲学史大纲》、《胡適文存》(1—4集)、《戴东原的哲学》、《国语文学史》、《白话文学史(上卷)》、《中国中古思想史长编》等。
- 欢迎来到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