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丛考

唐代诗人丛考 : 研究著作。傅璇琮著。收文二十七篇,分别考证唐高宗至德宗期间三十二位诗人的生平和著述情况,包括杨炯、杜审言、王翰、王湾、王之涣、崔颢、常建、李颀、王昌龄、高適、贾至、张谓、张继、李嘉祐、刘长卿、韦应物、刘方平、戎昱、戴叔伦、顾况、皇甫冉、皇甫曾、钱起、韩翃、卢纶、吉中孚、苗发、崔峒、夏侯审、耿��、司空曙及李端。引用资料翔实,考订精审,对补正陈说有重要贡献。如历来介绍刘长卿的事迹,多依据高仲武《中兴间气集》、姚合《极玄集》和《新唐书·艺文志》的零星记载,本书从史书、笔记、方志、唐人文集乃至诗人自己的作品里勾稽大量材料,不仅坐实了高氏“两遭迁谪”之说,纠正了后两书的若干疏误,还使刘长卿一生活动得到较清晰而连贯的显现。同时,也注意到对诗人创作的考评。如论述李颀,在其边塞诗和摹写音乐的篇什之外,强调指出他用诗歌描述人物的成就;论述顾况,于其关心人民疾苦的诗章外,着重说明他风格中想像奇特、富于浪漫色彩的一面,皆有助于对诗人作品风貌的全面把握。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作者的眼光常越出个别事象论断的限界,进入宏观观照的层面。如对初唐诗人杨炯、杜审言的考辨,便能透过人物宦途的浮沉,显示所代表的文学集团的动向及其与社会政局的关联。又如对一批长期受冷落的大历诗人的考察,也能从各人经历及相互交游中,揭示当时诗坛上存在着以长安和洛阳为中心的“十才子”群体和以江东吴越为中心的另一个群体的事实,指明其创作上的差异。这实际上是借助考据来反映历史的整体风貌,以推动文学史的综合研究,是对传统考证方法的突破。1980年中华书局出版,1981年重印。

为您推荐

全唐诗人名考

全唐诗人名考 : 研究著作。吴汝煜、胡可先著。作者有鉴于唐人喜欢以诗歌交往,而诗中提及对方又多用行第、别称、官职、谥号,不著名字,对读者理解诗造成一定困难,故有此编(见前言)。全书就《全唐诗》中诗题、诗..

唐诗人行年考

唐诗人行年考 : 研究著作。谭优学著。收文十篇,分别就唐王翰、孟浩然、李颀、崔颢、王昌龄、高適、储光羲、李益、张祜、赵嘏等十位诗人的生平行事进行考证。这些诗人在文学史上均占有一定地位,而历史记载相当..

唐集质疑

唐集质疑 : 研究著作。岑仲勉著。共七十二条。作者研究唐史时佐读唐人集,曾作札记百余条,本书即据此整理而成。首有小序,述其写作之由。所论涉及唐人生卒籍贯、官职履历、碑志壁记、遗文存目、制诏表奏等诸多..

唐代古文运动论稿

读全唐文札记

读全唐文札记 : 研究著作。岑仲勉著。为其于抗战时在昆明治史之余校理《全唐文》之成果记录。共三百十条。前有序,述其撰写原由、经过。作者以《全唐文》排列为序,“顺卷次列”,共考出《全唐文》中作者误置、..

唐代小说史话

唐代小说史话 : 研究著作。程毅中著。十一章,论述唐代小说的发展过程。分唐代小说为前、中、后三期,并上溯其源流,下及于五代,按历史顺序对作家作品加以考订、论述,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往往有所发明。..

唐代古文运动通论

唐代古文运动通论 : 研究著作。孙昌武著。除“序章”和“结语”外共分八章。分别论述“古文”的含义和渊源、古文运动的背景、文体革新的兴起、古文运动的发展、古文运动的贡献和经验等问题。并专文阐述古文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