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

史记 : 原名《太史公书》。通史著作。西汉司马迁著。约于汉武帝太初元年至征和二年间(前104—前91)写成。一百三十卷。原书有缺佚,后由汉元成间博士褚少孙补《武帝本纪》、《三王世家》、《龟策列传》、《日者列传》诸篇。体例分“本纪”十二篇,记历代帝王事迹;“表”十篇,为历史大事记;“书”八篇,记重要文献;“世家”三十篇,记历代诸侯贵族事迹;“列传”七十篇,记各类著名人物生平。上迄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前104—前101),全面记叙我国上古至汉初三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历史发展。为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其史学思想、编纂体例对后代史学家有深远影响。《史记》成“一家之言”(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有着独特的思想高度,“是非颇缪于圣人: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序游侠则退处士而进奸雄,述货殖则崇势利而羞贱贫”(班固《汉书·司马迁传赞》,下同)。同情下层人民,敢于揭露帝王隐私,这种有悖儒学传统观念的强烈批判精神,为后代思想家所鲜有。论史则严谨求实,班固认为其“善序事理,辨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亦为后代史籍之楷模。在文学上,实为我国纪传文学鼻祖。人物描写极为成功,尤擅长于冲突中展示人物丰富、鲜明的性格,情感充沛。语言生动,极富感染力,使人“读《游侠传》即欲轻生,读《屈原贾谊传》即欲流涕,读《庄周》、《鲁仲连传》即欲遗世,读《李广传》即欲立斗,读《石建传》即欲俯躬,读《信陵》、《平原君传》即欲养士”(鲁迅《汉文学史纲要》引茅坤语),堪称纪传文学之典范。对唐以后散文传奇、戏剧小说有直接影响。郑樵所说“百代以下,史官不能易其法,学者不能舍其书”,实为至公之论。历代刻本流传较多,现存最早本子有南宋黄善夫刻本,经商务印书馆影印,收入《百衲本二十四史》。通行本有清武英殿《二十四史》本,中华书局据此出版标点本。历代注释本中最著名为南朝宋裴骃《集解》,唐司马贞《索隐》,张守节《正义》,原各自单行,宋代将三家注分别排入正文之下,合为一书。清梁玉绳有《史记志疑》,曾对书中史事加以考证,亦为重要的研究资料。张森楷有《史记新校注》,日本学者泷川资言有《史记会注考证》,汇集诸书,解释最为详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出版。

为您推荐

平原君虞卿列传

平原君虞卿列传 : 散文篇名。西汉司马迁作。见《史记》。为战国时赵国公子赵胜(平原君)及上卿虞卿合传。平原君身居相位,颇好声色犬马,然在国难当头之时,尤能远色散财;功成之后,又去谗而不居傲,可谓“浊世之佳..

陈涉世家

陈涉世家 : 散文篇名。西汉司马迁作。见《史记》。《史记·太史公自序》云:“秦失其政,而陈涉发迹,诸侯作难,风起云蒸,卒亡秦族。天下之端,自涉发难,作《陈涉世家》。”叙陈涉发难之始末,推究其失败原因,同时..

伯夷列传

伯夷列传 : 散文篇名。西汉司马迁作。见《史记》。为西周初年隐士伯夷、叔齐合传。二人本孤竹国王子,因谦让不肯即王位,逃亡隐居,又反对武王暴力,不食周粟,遂饿死首阳山。作者极力推崇二人仁德,置列传之首。写..

绛侯周勃世家

项羽本纪

项羽本纪 : 散文篇名。西汉司马迁作。见《史记》。项羽虽未成帝业,但曾以西楚霸王主盟,号令天下,分封诸侯,有帝王之实。作者不以成败论英雄,犹列其为本纪。叙项羽一生经历,再现其叱咤风云、英勇盖世的雄杰形象..

廉颇蔺相如列传

廉颇蔺相如列传 : 散文篇名。西汉司马迁作。见《史记》。为廉颇、蔺相如、赵奢、李牧四人合传。四人皆战国时赵国的贤臣名将。文中叙其事迹如“完璧归赵”、“渑池会”、“将相和”等著名故事,至今脍炙人口。..

孟尝君列传

孟尝君列传 : 散文篇名。西汉司马迁作。见《史记》。为战国时齐国公子田文(孟尝君)传记。作者作“四公子传”,皆有好客之名,而于孟尝君,更大写其养士而得养士之报,别具一番用意。孟尝君借鸡鸣狗盗之徒,得以死..